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桀紂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得天下也。 --《孟子?離婁上》
材料二 國家將有失道之敗,而天乃先出災害以遣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異以警懼之;尚不知變,而傷敗乃至。以此見天心之仁愛,人君而欲止其亂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盡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舉賢良對策》材料三 厚斂于民以養(yǎng)禽獸,而使民饑以死,則無異于驅獸以食人矣……蓋侈用則傷財,傷財必至于害民。故愛民必先于節(jié)用。
--朱熹《四書章句集注》材料四 ……蓋天下之治亂,不在一姓之興亡,而在萬民之憂樂。是故桀紂之亡,乃所以為治也,秦政、蒙古之興,乃所以為亂也。……為臣者輕視斯民之水火,即能輔君而興,從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嘗不背也。
--黃宗羲《明夷待訪錄》請回答:
(1)材料一認為天下得失的關鍵因素是什么?為此,孟子提出了怎樣的政治主張?
(2)材料二揭示了董仲舒什么主張和目的?這一時期儒學地位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3)材料三中朱熹認為愛民的關鍵是什么?這一時期儒學的地位如何?
(4)據(jù)材料四,指出黃宗羲評價天下治亂的標準。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張?根據(jù)所學知識,指出明末清初黃宗羲等進步思想家對儒學發(fā)展的影響。
(5)綜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階段的儒學家治國理念的共同之處。從儒學家的努力與儒學地位的變化中,你能得到什么認識?
【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15引用:33難度:0.3
相似題
-
1.漢初,“群臣飲酒爭功,醉或妄呼,拔劍擊柱”的情況時有發(fā)生,為此漢初儒士叔孫通主張“禮者,因時世人情為之節(jié)文者也”,他建議“采古禮與秦儀雜就之”“制禮進退,與時變化”。在其制定的漢家-代之制下,朝中“無敢歡嘩失禮者”。這一現(xiàn)象表明漢初( ?。?/h2>
發(fā)布:2024/12/19 4:30:2組卷:0引用:7難度:0.7 -
2.如圖為中國古代文獻中“仁”“禮”詞匯出現(xiàn)頻率變化圖。對隋唐時期“仁”的頻率變化原因理解正確的是( ?。?br />
發(fā)布:2024/12/19 5:30:3組卷:6引用:8難度:0.6 -
3.如表是學者對唐宋時期家訓內容的統(tǒng)計,據(jù)此可知,唐至南宋( )
唐、北宋、南宋家訓內容(單位:篇數(shù)) 內容 唐 北宋 南宋 總計 1 處己(修身、勵志) 5 19 18 42 2 勉學、治學 3 14 15 32 3 睦親(孝敬父母、尊敬長輩、團結兄弟) 3 6 8 17 4 治家(包括理財、管理仆從、居所安全、節(jié)葬) 6 14 10 30 5 處世(包括交友、尊師、尊敬長輩、禮儀) 5 16 10 31 6 從政 11 11 6 28 7 治國 2 4 0 6 8 女誡 5 2 0 7 9 教子原則 2 4 2 8 發(fā)布:2024/12/20 3:30:1組卷:11引用:16難度:0.6
把好題分享給你的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