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短文《花生》,完成下列各題。
花 生“麻屋子,紅帳子,里面睡著個白胖子?!辈虏逻@個謎語的謎底是什么?沒錯,謎底就是大家熟悉的花生。
花生是我國產(chǎn)量豐富、食用廣泛的一種堅果,又名“長生果”、“落花生”。
在氣候溫暖,雨量充沛的春季,人們就開始播種花生。到了六月中旬,花生開花了。那一朵朵黃燦燦的小花害羞地藏在碧綠的卵形葉下,像星星的眼睛,一眨一眨,放眼望去,真是萬綠叢中點點黃。你可別小看這些不起眼的小花,它們正在默默地孕育著新果實呢!落花生,落花生,落花果就生,這話一點兒也不假。隨著這些小花的次第凋謝,一根根“小管子“向地面伸長、伸長,慢慢地鉆入地下,開始膨大,形成果實?;ㄉ墓麑嵑退幕ㄒ粯訕銓崱⒅t遜。它既不像蘋果那樣搖頭晃腦地炫耀自己,也不像玉米那樣嬌生慣養(yǎng)地包裹在葉子里。它喜歡把自己的果實悄悄地埋在地里,到了收獲季節(jié),才把累累的果實奉獻給人們。
花生只有小拇指大小,形狀近似于數(shù)字8或字母S,呈土黃色,外皮表面凹凸不平,很粗糙,手感不是很好。
剝開花生的殼,發(fā)現(xiàn)里面的花生米有一顆的,有兩顆的,也有三顆的,有時還會看到多顆的。一顆顆花生米飽滿、紅潤、光滑,像一粒粒紅珍珠,讓人一見便生愛慕之心?;ㄉ椎耐馄な羌t色的,它把花生仁緊緊地包住,像穿了一身緊身衣。去掉外皮,花生仁好像躺在搖籃里的嬰兒,胖乎乎的,圓鼓鼓的,很招人喜歡。稍稍一捏花生仁,它就分為兩瓣了。
把花生米放進嘴里嚼一下,比較脆、比較硬。最外面的紅皮有些苦澀,里面的仁嚼在嘴里,香脆可口,越嚼越香,越吃越愛吃。
從花生仁可提取食用油,提取的油脂呈透明的淡黃色,芳香撲鼻?;ㄉ褪鞘秤糜图易逯械馁撸弧棒敾ㄅ啤被ㄉ驮趺茨艹蔀槿嗣翊髸脟缬糜湍??它還被選為2008年奧運會專用食用油呢。
花生米豐富的維生素及礦物質(zhì),可促進人體的生長發(fā)育?;ㄉ鞍字泻惺喾N人體所需的氨基酸,可以促使細胞發(fā)育,增強大腦的記憶能力?;ㄉ兴膬翰杷睾唾嚢彼釋θ梭w具有很強的抗衰老作用……
花生米的做法很多:鹵、炸、煮、炒……可根據(jù)各人的喜好選擇做法。家里來了客人,炸上一盤花生米,吃起來醇香甘美,那可真是下酒的好菜啊!許多零食、副食品都用花生為原料,如花生糕、花生餅……都是人們?nèi)粘I钪谐R姷膱怨称贰?br /> 花生的葉子、花生的果莢還都可以作為藥用。可以說,花生為人類奉獻出了自己的一切。
(1)“隨著這些小花的次第凋謝”這句話中的“次第”的近義詞是BB。
A.次序 B.依次 C.順序 D.等第
(2)花生又叫落花生,是因為AA。
A.落花果就生 B.花落在地里 C.果埋在地下 D.習慣的叫法
(3)“要不‘魯花牌’花生油怎么能成為人民大會堂國宴用油呢?”是CC。
A.祈使句 B.疑問句 C.反問句 D.設問句
(4)“許多零食、副食品都用花生為原料,如花生糕、花生餅……”這里使用的說明方法是AA。
A.舉例子 B.作比較 C.打比方 D.列數(shù)字
(5)把花生叫做“長生果”的原因是DD。
A.可以促使細胞發(fā)育
B.能增強大腦的記憶能力
C.可促進人體的生長發(fā)育
D.具有很強的抗衰老作用
(6)短文第五自然段介紹的是BB。
A.花生米的數(shù)量 B.花生米的樣子 C.花生米的味道 D.花生米的價值
(7)仔細讀讀下面這幾句話,寫一寫你聯(lián)想到什么。
花生的果實和它的花一樣樸實、謙遜。它既不像蘋果那樣搖頭晃腦地炫耀自己,也不像玉米那樣嬌生慣養(yǎng)地包裹在葉子里。它喜歡把自己的果實悄悄地埋在地里,到了收獲季節(jié),才把累累的果實奉獻給人們。
(8)你喜歡花生嗎?請結(jié)合短文說說理由。
【答案】B;A;C;A;D;B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quán)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4/20 14:35:0組卷:13引用:1難度:0.8
相似題
-
1.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當蟋蟀不再歌唱
葉子 ①蟋蟀是大自然的天然歌手,它們的歌聲優(yōu)美動聽。為了吸引異性,公蟋蟀們常常不知疲倦地一展歌喉,唱著優(yōu)美婉轉(zhuǎn)的小夜曲。公蟋蟀的翅膀就是它們的小提琴。每當需要交配時,它們就會通過彎曲翅膀,用右翼鞘蓋在左翼鞘上,利用它們的相互摩擦來發(fā)聲,以期吸引異性,并與之交配。
②突然有一天,在夏威夷考艾島,蟋蟀們基本沉寂了下來,它們都離開這里了嗎?都去了哪里呢?一個生物學研究小組自1991年以來一直在夏威夷考艾島研究蟋蟀,但直到2003年他們才明白,其實蟋蟀并沒有少,而是近九成的公蟋蟀已經(jīng)不再唱歌了??及瑣u近幾代的蟋蟀一直都在經(jīng)歷著重要的遺傳改變,它們的翅膀始終平鋪著,不能再痛快地唱出求愛的歌曲了。
③是什么使公蟋蟀們不再歌唱了呢?原來歌聲使它們的生命受到了威脅。在夏威夷考艾島,被公蟋蟀們的小夜曲吸引來的不僅有異性,還有一種寄生昆蟲。這種寄生昆蟲常常會循聲而至,一旦發(fā)現(xiàn)正在唱歌的蟋蟀,就會寄生下來,并把卵產(chǎn)在它身上,而這種卵會鉆進蟋蟀的身體里,在那里長大,然后鉆出蟋蟀的身體并殺了它。
④為了保護自己,公蟋蟀們被迫停止激情的歌唱,沉默了下來。雖然這種安靜的轉(zhuǎn)變讓公蟋蟀們看起來沒有以前的激情,但畢竟也保護了它們免受寄生蟲的襲擊。
⑤但是不唱歌又如何求偶?不求偶又靠什么來繁殖?
⑥聰明的蟋蟀們自有辦法??茖W家發(fā)現(xiàn),公蟋蟀們已經(jīng)改變了策略,不僅能保住性命而且能成功求偶。在考艾島,大部分蟋蟀的翅膀都因為長期不摩擦,已經(jīng)慢慢退化,不能用來唱歌了。但仍有一些蟋蟀擁有正常的翅膀,它們常常如祖先一樣在野外快樂地歌唱。每當這時候,它們的附近總會有一些已經(jīng)不再唱歌的公蟋蟀潛伏著,只要出現(xiàn)母蟋蟀的身影,潛伏的蟋蟀們就會想方設法把母蟋蟀吸引過來,橫刀奪愛,成功交配。
⑦科學家們認為,大部分蟋蟀放平翅膀不再歌唱,而利用少量保持正常翅膀的“歌唱者”求偶,因而避免了寄生蟲的侵襲并能繼續(xù)繁殖,這應該屬于生物進化的一種成功范例。
(選自《大科技?科學之謎》有改動)(1)請簡要說明夏威夷考艾島上公蟋蟀不再歌唱求偶的原因。
(2)請指出②③④段的說明順序。
(3)請簡析第⑤段兩個設問句獨立成段的作用。
(4)請寫出你從末段劃線文字得到的啟示。
大部分蟋蟀放平翅膀不再歌唱,而利用少量保持正常翅膀的“歌唱者”求偶,因而避免了寄生蟲的侵襲并能繼續(xù)繁殖,這應該屬于生物進化的一種成功范例。發(fā)布:2024/12/27 0:0:1組卷:171引用:7難度:0.5 -
2.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題。
時間去哪兒了“時間都去哪兒了?還沒好好感受年輕就老了……”這首歌引起了許多人的共鳴。是啊,時間到底去哪兒了?
幼年的時光去哪兒了?我們?yōu)楹魏茈y記起3歲以前的事情?研究表明,對時間的感知需要兒童的注意力和短期記憶能力的完全形成,這需要大腦前額葉皮質(zhì)和海馬體發(fā)育較成熟后才能具備。這兩個區(qū)域的成熟速度較慢,往往到了童年后期才能漸漸完善。孩子們的遺忘速度遠比成年人要快,所以他們的記憶更替也更快,這意味著留下幼時記憶的可能性并不大。
幼時記憶究竟從何時開始模糊,直到被永久遺忘?研究發(fā)現(xiàn),早期記憶往往7歲開始丟失。雖然不少3歲孩子能夠記得前一年發(fā)生的事,但這些記憶也只能持續(xù)到五六歲。在7歲時,童年記憶迅速衰退,到了八九歲,大部分孩子只能回想起幼年生活35%的內(nèi)容,這是因為在7歲時,人們形成記憶的方式開始改變--在那之前,兒童缺少實踐和低點的觀念,而在年齡較大的兒童中,回憶早期記憶的內(nèi)容和形式趨向于成年人。
如果你到了一定的年紀,可能有這樣的感覺:小時候總希望快快長大,但似乎過了很久才長了一歲,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就感覺時間過得越來越快。這是為什么呢?
首先,人體內(nèi)的生物鐘在逐漸變慢。實驗表明,讓年輕人和老年人估測1分鐘有多長,結(jié)果年輕人通常還沒到1分鐘時就認為已經(jīng)到時間了,而老年人則往往過了1分鐘才覺得這才是1分鐘的時長。在生命的進程中,人體內(nèi)的某種節(jié)律在變慢,而客觀的時間沒有變慢,老年人就會感覺時間過得快了。
其次,與新鮮感能刺激大腦記憶有關(guān)。比如我們新去一個地方,去時路總是顯得很長,回來時卻似乎要短得多。因為去時的路上你所看到的景色都是新鮮的,你的大腦需要對這些新鮮事物進行處理記憶,就會感覺時間過得很慢,路似乎很長,而回來時,這些景象不再是第一次體驗,一切變得熟悉,大腦需要處理的事物也就少了,感覺時間過得就快了,路也似乎短了許多,人生也是一樣,小時候看世界卻是新鮮的,外界充滿了各種新刺激,這樣就覺得時間很長:隨著年齡的增長,對外界的事物已經(jīng)失去了新鮮感。更多的是單調(diào)的重復刺激,豐富的經(jīng)驗使神經(jīng)對生活中的信息處理極為快速,漸漸進入了“適應性”狀態(tài),不但削弱了對時間流逝的感知,同時保留的記憶也信息不全,這樣,一天在不經(jīng)意間就過去了。
第三,可以用“相對論”來解釋,一個5歲的兒童會感覺過去的一年很長很長,這是因為過去的一年占他生命總過程的20%;一個20歲的青年,過去的一年只是他生命總過程的5%;而對一個50歲的中年人,過去的一年僅僅是他生命總過程的2%.人越老,幾個月甚至幾年的光明在其整個人生當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同漫漫人生相比,就會覺得這些微不足道的時間過起來很快。
(選自《百科知識》2014年第4期B,有刪改)(1)下列不屬于幼時記憶遺忘的原因的一項是
A.前額葉皮質(zhì)和海馬體尚未發(fā)育成熟,注意力和短期記憶能力也未完全形成。
B.孩子們的遺忘速度比成年人要快得多,他們的記憶更替也更快。
C.7歲時幼時記憶開始模糊,兒童只能回想起幼年生活的一小部分。
D.7歲時兒童記憶的方式開 始改變,由不成熟變得更趨向于成年人。
(2)下列說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人體內(nèi)的生物鐘隨著人年齡的增長在逐漸變慢,而客觀的時間卻沒有變慢,所以年齡越大的人就覺得時間過得越快。
B.新鮮感可以刺激大腦的記憶,人無論是走一段新路還是接觸生活中的新事物,都會對新的景象和新的事物進行處理和記憶。
C.因為豐富的經(jīng)驗使人漸漸進入了“適應性”狀態(tài),對時間流逝的感覺減弱,記憶的信息也不全,所以時間不經(jīng)意就過去了。
D.人的年齡與過去的時間在其整個人生中所占的比重成反比:年齡越大,過去的時間在人生中所占的比重越??;反之,所占比重越大。
(3)下列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是一篇說明有關(guān)“時間去哪兒了”的事理說明文,從生理學和心理學的角度科學地解答了為什么人們會感覺光陰似箭的問題。
B.本文采用時間順序,依次說明了幼年時光去哪兒了和年齡的越大感覺時間過得越快的原因,結(jié)構(gòu)清晰,層次分明。
C.文章最后一段主要采用舉例子、列數(shù)字等說明方法,準確說明了在年齡大小與時間流逝感的關(guān)系中是如何體現(xiàn)“相對論”的。
D.本文的語言平實嚴謹,融科學術(shù)語于通俗的表述中,再加上標題和開頭都與流行歌曲有關(guān),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發(fā)布:2024/12/27 2:0:1組卷:21引用:8難度:0.5 -
3.閱讀《被壓扁的沙子》節(jié)選,完成問題。
①在過去的9年里,科學家們一直對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的一個新觀點爭論不休,這個問題最終也許會得到解決。
②1980年,曾經(jīng)有報道說,在一個6500萬年前形成的沉積物薄層中,發(fā)現(xiàn)了稀有金屬銥,它的含量異常豐富。一些人認為,這可能是一個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擊地球的結(jié)果。這種撞擊也許深入到了地殼內(nèi)部,引起火山噴發(fā),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許多塵埃進入了平流層中,結(jié)果造成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陽光無法抵達地球表面。這也許是導致包括所有恐龍在內(nèi)的許多地球生物滅絕的原因。
③毫無疑問,6500萬年前地球上曾經(jīng)有過一次“大滅絕”,發(fā)生過一次“大劫難”。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學家都認為這是由巨大撞擊引起的。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經(jīng)歷了一個火山爆發(fā)期,許多火山大致同時噴發(fā),那么也能造成一個足以使生物大量滅絕的巨大災難。
④因此,目前存在兩種對立的理論,即“撞擊說”和“火山說”。
⑤這不僅僅是一個學術(shù)問題,因為我們將來也許還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大災難(萬一哪天某個星體要撞擊地球,我們也許會知道如何來避免這種撞擊)我們需要盡可能多地了解這種事件所產(chǎn)生的影響,希望將來一旦 面臨這種事件,我們可以采取某種應急措施。
(1)這段文字說明的對象是什么?采用了什么樣的說明順序?
(2)②③④段文字說明了造成恐龍滅絕的原因有哪兩條?其依據(jù)分別是什么?
(3)第②段文字中劃線的“可能”“也許”能否刪去?為什么?
(4)第③段文字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作用是什么?發(fā)布:2024/12/15 1:30:2組卷:225引用:16難度:0.3
相關(guān)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