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問說
[清]劉開
      君子之學必好問。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好學而不勤問,非真能好學者也。理明矣,而或不達于事,識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細,舍問,其奚決焉?
      賢于己者,問焉以破其疑,所謂“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問焉以求一得,所謂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也。等于己者,問焉以資切磋,所謂交相問難,審問而明辨之也?!?bdo class="mathjye-underpoint">書》不云乎:“好問則裕?!泵献诱摗扒蠓判摹保⒎Q曰“學問之道”,學即繼以問也。子思言“尊德性”,而歸于“道問學”,問且先于學也。
      古之人虛中樂善,不擇事而問焉,不擇人而問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是故狂夫之言,圣人擇之;芻蕘之微,先民詢之。舜以天子而詢于匹夫,以大知而察及邇言,非茍為謙,誠取善之弘也。三代而下,有學而無問,朋友之交,至于勸善規(guī)過足矣。其以義理相咨訪,孜孜焉唯進修是急,未之多見也,況流俗乎?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學有未達,強以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則終身幾無可問之事。賢于己者,忌之而不愿問焉;不如己者,輕之而不屑問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問焉。如是,則天下幾無可問之人。人不足服矣,事無可疑矣,此唯師心自用耳。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謹護其失,寧使學終不進,不欲虛以下人,此為害于心術者大,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
      不然,則所問非所學焉:詢天下之異文鄙事以快言論;甚且心之所已明者,問之人以試其能;事之至難解者,問之人以窮其短。而非是者,雖有切于身心性命之事,可以收取善之益,求一屈己焉而不可得也。嗟乎!學之所以不能幾于古者,非此之由乎!
       且夫不好問者,由心不能虛也;心之不虛,由好學之不誠也。亦非不潛心專力之故,其學非古人之學,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問宜也。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理無專在,而學無止境也,然則問可少耶?《周禮》:“外朝以詢?nèi)f民?!?bdo class="mathjye-underwave">國之政事尚問及庶人是故貴可以問賤賢可以問不肖而老可以問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孜淖硬粣u下問,夫子賢之。古人以問為美德,而并不見其有可恥也,后之君子反爭以問為恥。然則古人所深恥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為恥者多矣,悲夫!
(選自《劉孟涂集》)注:①芻蕘:割草打柴的人。
(1)下列給文中畫波浪線的文字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D
D

A.國之政事/尚問及庶人/是故貴可以問/賤賢可以問/不肖而老可以問/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B.國之政事尚問/及庶人是故貴可以問/賤賢可以問/不肖而老可以問/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C.國之政事尚問/及庶人/是故貴可以問賤/賢可以問不肖/而老可以問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D.國之政事/尚問及庶人/是故貴可以問賤/賢可以問不肖/而老可以問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含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B
B

A.《書》即《尚書》,與《詩》《禮》《易》《春秋》合稱為“五經(jīng)”。
B.“三代”,這里指元、明、清三個朝代。文中“三代而下”的意思相當于“在今天”。
C.《周禮》,儒家十三經(jīng)之一。世傳為周公旦所著,但實際上可能成書于戰(zhàn)國時期。
D.庶人,周代對平民、百姓、無官爵者的稱謂。秦以后,除奴婢外,無官爵及秩品者均泛稱庶人。
(3)下列對文章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A

A.文章針對讀書人“學而不問”的陋習,圍繞“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的中心論點作闡述,倡導“問學相輔”的正確求學態(tài)度。
B.作者引用儒家經(jīng)典中的話“就有道而正”“好問則裕”等,來證明“問”的必要,從中可看出“問”是進德修業(yè)的重要一環(huán)。
C.在作者看來,今人學而不問有“師心自用”“好學不誠”等多方面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今人所學非古人之學,今人所好亦非古人之好。
D.本文從“問”的角度,強調(diào)“問”的重要性,主張“學必好問”?!稁熣f》則著重從“師”的角度,強調(diào)“師”的重要性,勸人從師學習。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其以義理相咨訪,孜孜焉唯進修是急,未之多見也,況流俗乎?
②學之所以不能幾于古者,非此之由乎!

【答案】D;B;A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11/12 17:0:2組卷:25引用:6難度:0.6
相似題
  • 1.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題。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貢曰:“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披發(fā)左衽矣?!保ā墩撜Z?憲問》)
          子路曰:“桓公殺公子糾,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管仲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論語?憲問》)
    (1)子貢和子路都從君臣之“
     
    ”的角度否定管仲是個“仁”者,“披發(fā)左衽”言外之意是“
     
    ”。
    (2)以上三人對管仲的評價,對你評價一個人產(chǎn)生了哪些啟示?

    發(fā)布:2024/11/13 16:0:1組卷:21引用:5難度:0.6
  • 2.
    《論語》原文 朱熹的解說
    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td> ①“大人”不止有位者,是指有位、有齒、有德者。
    ②“畏天命”三字好。是理會得道理,便謹去做,不敢違,便是畏之也。如非禮勿視聽言動,與夫戒慎恐懼,皆所以畏天命也。
    ③要緊全在知上。纔知得(天命),便自不容不畏。
    《孟子》原文 朱熹的解說
    說大人,則藐之,勿視其巍巍然。
    堂高數(shù)仞,榱題數(shù)尺,我得志,弗為也;食前方丈,侍妾數(shù)百人,我得志,弗為也;……在彼者,皆我所不為也;在我者,皆古之制也。吾何畏彼哉!
    榱題:屋椽的兩端之處。
    ①這為世上有人把大人許多崇高富貴當事,有言不敢出口,故孟子云爾。
    ②《論語》說“畏大人”,此卻說“藐大人”。大人固當畏,而所謂“藐”者,乃不是藐他,只是藐他許多“堂高數(shù)仞,榱題數(shù)尺”之類。
    (1)下列敘述,不符合數(shù)據(jù)甲意旨的是
     

    A.君子得識天命所歸,遂謹于視聽言動。
    B.小人處懵然狀態(tài),故不知且不畏天命。
    C.君子須知得天命,天命可知遂不可畏。
    D.小人不畏天命,遂輕慢位高權重之人。
    (2)下列人物及其言行表現(xiàn),與孟子所藐的「大人」最接近的是
     

    人物 言行表現(xiàn)
    A. 鄭文公 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
    B. 項羽 (樊噲)瞋目視項王,……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
    C. 劉備 (劉備)每與臣(諸葛亮)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
    D. 楊素 奢貴自奉,禮異人臣。每公卿入言,賓客上謁,未嘗不踞床而見
    (3)下列關于數(shù)據(jù)甲、乙的敘述,最適當?shù)氖?
     

    A.小人所狎,是那些徒有高位,但非齒、德兼?zhèn)涞拇笕恕?br />B.彼等小人專為狎大人、侮圣人之事,因此無法知天命。
    C.合于古制的大人,當不為孟子所藐,且同于孔子所畏。
    D.孟子提出藐大人的說法,是因自己本無意于大人之位。

    發(fā)布:2024/11/14 11:30:2組卷:2引用:3難度:0.6
  •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鈷潭在西山西。其始蓋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東流;其顛委勢峻,蕩擊益暴,嚙其涯,故旁廣而中深,畢至石乃止。流沫咸輪,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畝余。有樹環(huán)焉,有泉懸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門來告曰:“不勝官租私券之委積,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貿(mào)財以緩禍。”
          予樂而如其言。則崇其臺,延其檻,行其泉于高者墜之潭,有聲潨然,尤與中秋觀月為宜,于以見天之高,氣之迥。孰使予樂居夷而忘故土者,非茲潭也歟?
    (選自柳宗元《鈷潭記》,有刪改)      由冉溪西南水行十里,山水之可取者五,莫若鈷潭。由溪口而西,陸行,可取者八九,莫若西山。由朝陽巖東南水行,至蕪江,可取者三,莫若袁家渴。皆永中幽麗奇處也。
          楚越之間方言,謂水之反流者為渴,音若衣褐之褐。渴上與南館高嶂合,下與百家瀨合。其中重洲小溪,澄潭淺渚,間廁曲折,平者深,峻者沸白。舟行若窮,忽又無際。
          有小山出水中皆美石上生青叢冬夏常蔚然其旁多巖洞其下多白礫其樹多楓柟石楠,楩櫧樟袖,草則蘭芷。又有異卉,類合歡而蔓生,轇轕水石。
          每風自四山而下,振動大木,掩苒眾草,紛紅駭綠,蓊勃香氣,沖濤旋瀨,退貯溪谷,搖飏葳蕤,與時推移。其大都如此,余無以窮其狀。
          永之人未嘗游焉,余得之不敢專焉,出而傳于世。其地主袁氏,故以名焉。
    (選自柳宗元《袁家渴記》,有刪改)(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有小山出水中/皆美石/上生青叢/冬夏常蔚然/其旁多巖洞/其下多白礫/
    B.有小山出水中/皆美/石上生青叢/冬夏常蔚/然其旁多巖洞/其下多白礫/
    C.有小山出水/中皆美石/上生青叢/冬夏常蔚/然其旁多巖洞/其下多白礫/
    D.有小山出水/中皆美/石上生青叢/冬夏常蔚然/其旁多巖洞/其下多白礫/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私券,指私人間互立的契約。古代的券由竹、木刻成,分為兩半,雙方各執(zhí)其一,作為憑證。后世多用紙為券。
    B.中秋,是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也是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這一天有賞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
    C.墨,在文中指黑色。古代的顏色與現(xiàn)代不完全相同,如青,古代既可以指藍色,又可以指黑色。
    D.袁氏,文中指姓袁的人家。早期姓與氏分用,氏是姓的分支,漢魏以后,姓與氏合,姓也稱氏。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文寫潭水及潭四周的景致時,先寫“流沫成輪”的動景,后寫潭水清平、綠樹環(huán)繞等靜景,動靜結合,美不勝收。
    B.甲文第二段寫了作者得到潭上田的經(jīng)過,其中賣田者的話反映了社會現(xiàn)實問題,賦予了文章一定的社會意義。
    C.作者認為,在冉溪西南的鈷潭、溪口西面的西山、朝陽巖東南的袁家渴三地中,鈷潭風景最好。
    D.袁家渴的景致異意紛呈,沙洲、溪潭等交錯夾,蜿蜒曲折,而山上的植被更是多種多樣,搖曳多姿。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孰使予樂居夷而忘故土者,非滋潭也歟?
    ②永之人未嘗游焉,余得之不敢專焉,出而傳于世。

    發(fā)布:2024/11/14 1:0:2組卷:15引用:4難度:0.5
小程序二維碼
把好題分享給你的好友吧~~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4.8.2  |  隱私協(xié)議      第三方SDK     用戶服務條款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出版物經(jīng)營許可證網(wǎng)站地圖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