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于教,優(yōu)于學
旗下產(chǎn)品
校本題庫
菁優(yōu)備課
開放平臺
菁優(yōu)測評
菁優(yōu)公式
小優(yōu)同學
菁優(yōu)App
數(shù)字備考
充值服務
試卷征集
申請校本題庫
智能組卷
錯題庫
五大核心功能
組卷功能
資源共享
在線作業(yè)
在線測評
試卷加工
游客模式
登錄
試題
試題
試卷
課件
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高中語文
小學
數(shù)學
語文
英語
奧數(shù)
科學
道德與法治
初中
數(shù)學
物理
化學
生物
地理
語文
英語
道德與法治
歷史
科學
信息技術
高中
數(shù)學
物理
化學
生物
地理
語文
英語
政治
歷史
信息
通用
中職
數(shù)學
語文
英語
推薦
章節(jié)挑題
知識點挑題
智能挑題
收藏挑題
試卷中心
匯編專輯
細目表組卷
組卷圈
當前位置:
2022-2023學年甘肅省張掖實驗中學高一(上)期末語文試卷
>
試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
①
,將歸于臨皋
②
。二客從予過黃泥之坂
③
。霜露既降,木葉盡脫,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已而嘆曰:“有客無酒,有酒無肴。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舉網(wǎng)得魚,巨口細鱗,狀似松江之鱸。顧安所得酒乎?”歸而謀諸婦。婦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須?!庇谑菙y酒與魚,復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予乃攝衣而上,履巉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龍
④
,攀棲鶻之危巢,俯馮夷之幽宮。蓋二客不能從焉。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肅然而恐,凜乎其不可留也。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
時夜將半,四顧寂寥。適有孤鶴,橫江東來,翅如車輪,玄裳縞衣,戛然長鳴,掠予舟而西也。須臾客去,予亦就睡。夢一道士,羽衣翩仙
⑤
,過臨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樂乎?”問其姓名,俛
⑥
而不答。
嗚呼噫嘻我知之矣疇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顧笑予亦驚悟
開戶視之,不見其處。
注釋:①雪堂,蘇軾在黃州所建的新居。②臨皋,亭名。③黃泥之坂(bǎn),黃岡東面東坡附近的山坡。坂,斜坡,山坡。④登虬(qiú)龍,虬,龍的一種,游于枝柯彎曲形似虬龍的樹木之叢林。⑤羽衣翩(piān)仙,穿著用鳥羽所制的衣服,輕快飄逸。翩仙,一作“蹁(pián) 躚(xiān)”。⑥俛(fǔ),同“俯”。
(1)文中畫波浪線句子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D
D
A.嗚呼噫噫/我知之矣/疇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顧/笑予/亦驚寤/
B.嗚呼噫噫/我知之矣/疇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顧笑/予亦驚寤/
C.嗚呼噫噫/我知之矣/疇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顧/笑予/亦驚寤/
D.嗚呼噫噫/我知之矣/疇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顧笑/予亦驚寤/
(2)下列對相關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C
C
A.賦是我國古代的一種有韻文體,介于詩和散文之間,類似于后世的散文詩。它講求文采、韻律,兼具詩歌和散文的性質(zhì)。其特點是“鋪采摛文,體物寫志”,側重于寫景,借景抒情。
B.唐代“古文運動”是由韓愈、柳宗元等人倡導的文體改革運動,宋代繼續(xù)提倡這種改革,出現(xiàn)了被世人稱頌的“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
C.“望”即“望日”,指農(nóng)歷每月十五日,“既望”是農(nóng)歷每月十六日,“朔”是指農(nóng)歷每月的末一天,“晦”是指農(nóng)歷每月初一。
D.鶴,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它跟仙、道、人的精神品格有著密切關系。古人多用翩翩然有君子之風的白鶴,比喻具有高尚品德的賢達之士,把修身潔行而有時譽的人稱為“鶴鳴之士”。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A
A.作者一行人帶著酒和魚從雪堂出發(fā)來到赤壁,先是泛舟赤壁;后又舍舟登山,山游后又復舟游,過程曲折,景色也因而繁富。
B.“霜露既降,木葉盡脫”“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寫的是初冬之景,而蘇軾在《前赤壁賦》中寫的則是“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的新秋之景。
C.“履”“披”“踞”“登”等一連串動詞寫出作者欲一覽冬夜赤壁景象的迫不及待的沖動感和興奮勁,表現(xiàn)出“老夫聊發(fā)少年狂”的率真與執(zhí)著。
D.文中作者以空靈的文字塑造了一只孤鶴的卓拔不群的形象,寄托自己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志趣。又以浪漫的想象寫夢中與道士的邂逅、對話,流露出與世無爭的豁達態(tài)度。
(4)把下面的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反而登舟,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
②今所經(jīng)中嶺及山巔,崖限當?shù)勒?,世皆謂之天門云。
【考點】
散文
;
文言翻譯
;
文言斷句
;
內(nèi)容理解
;
古代文化常識
.
【答案】
D;C;A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當前模式為游客模式,
立即登錄
查看試卷全部內(nèi)容及下載
發(fā)布:2024/4/20 14:35:0
組卷:1
引用:2
難度:0.5
相似題
1.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一)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余烈,振長策而御宇內(nèi),吞
二周
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zhí)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頸,委命下吏。
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余里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于是廢
先王
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
黔首
;隳名城,殺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踐華為
城
,因河為
池
,據(jù)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為固。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yè)也。
(二)
秦王懷貪鄙之心,行自奮之智,不信功臣,不親士民,
廢王道而立私愛,焚文書而酷刑法
,先詐力而后仁義,以暴虐為天下始。夫兼并者高詐力,安危者貴順權,此言取與守不同術也。
秦離戰(zhàn)國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無異也
。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秦離戰(zhàn)國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無異也
B.秦離戰(zhàn)國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無異也
C.秦離戰(zhàn)國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無異也
D.秦離戰(zhàn)國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無異也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二周”,在東周王朝最后的周赧王時,東西周分治,史稱東西二周。秦始皇消滅“二周”統(tǒng)一了國家,故曰“吞二周”。
B.“先王”,“先”,可以指“祖先,上代的人”,也可以是“尊稱死去的人”。這里泛指秦以前的帝王。
C.“黔首”,秦朝對百姓的稱呼。秦始皇自以為得水德,衣服旄旌節(jié)旗皆尚黑。平民以黑巾裹頭,故名。黔,黑色。
D.“城池”,城墻和護城河?!佰`華為城,因河為池”的意思是據(jù)守華山以為帝都東城,以黃河作為帝都的護城河。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段(一)概括敘述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以敘述為主;文段(二)分析秦王失國的原因,以議論為主。
B.作者認為秦之所以失天下,主要原因是攻守之勢異,而“取與守”沒有“不同術”。
C.這篇《過秦論》講究鋪陳渲染,行文又多用駢偶,朗朗上口,雖然不是賦,卻帶有賦的特色。
D.本文敘史的特點是,在觀點統(tǒng)率下對史實作出高度概括,并講求細節(jié)的準確真實。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余里。
②廢王道而立私愛,焚文書而酷刑法。
發(fā)布:2024/10/29 9:30:1
組卷:42
引用:3
難度:0.6
解析
2.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王說,曰:“《詩》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謂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曰:“有復于王者曰:‘吾力足以舉百鈞,而不足以舉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瘎t王許之乎?”
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獨何與?然則一羽之不舉,為不用力焉;輿薪之不見,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見保,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為也,非不能也?!?br /> 曰:“不為者與不能者之形,何以異?”
曰:“挾太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钦\不能也。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挾太山以超北海之類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類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对姟吩疲骸逃诠哑?,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耘e斯心加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無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者,無他焉,善推其所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獨何與?權,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物皆然,心為甚。王請度之!”
——節(jié)選自孟子《齊桓晉文之事》
(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A.獨何與
B.為長者折枝
C.刑于寡妻
D.輿薪之不見
(2)下列加點字詞解釋不恰當?shù)囊豁検?
A.有
復
于王者曰
復:稟告
B.以
御
于家邦
御:治理
C.言舉斯心加
諸
彼而已
諸:各個
D.
權
,然后知輕重
權:稱量
(3)下列加點詞語,古今意義全部相同的一項是
①明足以察
秋毫
之末
②今恩足以及
禽獸
③
百姓
之不見保
④不推恩無以保
妻子
⑤
以及
人之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④⑤
(4)下列句子與其他三項不同類的一項是
A.夫子之謂也
B.輿薪之不見
C.王請度之
D.彼且奚適也
發(fā)布:2024/10/29 8:0:2
組卷:13
引用:4
難度:0.7
解析
3.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嗚呼!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
謀臣
,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于亡。
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選自《六國論》,有刪節(jié))
【乙】
有蜀君子曰蘇君,
諱
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也。君之行義修于家,信于鄉(xiāng)里,聞于蜀之人久矣。當至和、嘉祐之間,與其二子軾、轍偕至京師,翰林學士歐陽修得其所著書二十二篇獻諸朝。書既出,而公卿士大夫爭傳之。
其二子舉進士,皆在高等,亦以文學稱于時。
眉山在西南數(shù)千里外,一日父子隱然名動京師,而蘇氏文章遂擅天下。君之文博辯宏偉,讀者悚然想見其人。既見而溫溫似不能言,及即之,與居愈久,而愈可愛。間而出其所有,愈叩而愈無窮。嗚呼!可謂純明篤實之君子也。
曾祖諱祜,祖諱杲,父諱序,贈尚書職方員外郎。三世皆不顯。職方君三子:曰澹、曰渙,皆以文學舉進士,而君少,獨不喜學,年已壯猶不知書。職方君縱而不問,鄉(xiāng)閭親族皆怪之。
或問其故職方君笑而不答君亦自如也年二十七始大發(fā)憤謝其素所往來少年閉戶讀書為文辭
歲余,舉進士再不中,又舉茂才異等不中,退而嘆曰:“此不足為吾學也?!毕と∷鶠槲臄?shù)百篇焚之。益閉戶讀書,絕筆不為文辭者五六年,乃大究
六經(jīng)
百家之說,以考質(zhì)古今治亂成敗、圣賢窮達出處之際,得其精粹,涵畜充溢,抑而不發(fā)。久之,慨然曰:“可矣!”由是下筆頃刻千言。其縱橫上下,出入馳驟,必造于深微而后止。蓋其稟也厚,故發(fā)之遲;其志也愨
①
,故得之精。自來京師,一時后生學者皆尊其賢,學其文,以為師法。以其父子俱知名,故號老蘇以別之。
初,修為上其書,召試紫微閣,辭不至。遂除秘書省校書郎。會太常修纂建隆以來禮書,乃以為霸州文安縣主簿,使食其祿,與陳州項城令姚辟同修禮書,為《太常因革禮》一百卷。書成,方奏未報而以疾卒,實治平三年四月
戊申
也。享年五十有八。天子聞而哀之,特贈光祿寺丞,敕有司具舟載其喪歸于蜀。治平四年十月壬申葬于彭山之安鎮(zhèn)鄉(xiāng)可龍里。君生于遠方而學又晚成,常嘆曰:“知我者唯吾父與歐陽公也。”然則非余誰宜銘?
(選自《歐陽文忠公文集》,有刪節(jié))
【注】①愨:篤實。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或問其故職/方君笑而不答/君亦自如也/年二十七始大發(fā)憤/謝其素所往來/少年閉戶讀書為文辭
B.或問其故職/方君笑而不答/君亦自如也/年二十七始大發(fā)憤/謝其素所往來少年/閉戶讀書為文辭
C.或問其故/職方君笑而不答/君亦自如也/年二十七始大發(fā)憤/謝其素所往來/少年閉戶讀書為文辭
D.或問其故/職方君笑而不答/君亦自如也/年二十七始大發(fā)憤/謝其素所往來少年/閉戶讀書為文辭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謀臣,參與謀劃或善于出謀劃策的臣子。歷史上著名的謀臣有姜子牙、管仲、范蠡等。
B.諱,生曰“名”,死曰“諱”。連稱則曰“名諱”,通用于生者及死者,含有尊敬之意。
C.六經(jīng),《詩》《書》《禮》《易》《樂》《春秋》的合稱。是指經(jīng)過儒家弟子整理而傳授的六部先秦古籍。
D.戊申,干支之一,順序為第45個。例如:1968年為戊申年,那么下一個戊申年就是2028年。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文中的“嗚呼”和“悲夫”兩語在文中各領出一層意思?!皢韬簟?,惜其有良策而不用;“悲夫”,哀其結果之慘。
B.《六國論》選自蘇洵所寫的《權書》中的一篇,這篇文章并不是單純地評論古代的歷史事件,而是借古諷今,警告北宋統(tǒng)治者不要采取妥協(xié)茍安的外交政策。
C.在至和、嘉祐年間,蘇君和他的兩個兒子蘇軾、蘇轍共同來到京城,翰林學士歐陽修得到了蘇洵所寫的二十二篇文章并推薦給朝廷。
D.蘇洵跟姚辟一起編成了《太常因革禮》,書剛剛上奏朝廷沒有得到答復就因病去世了。死前請求歐陽修為他寫墓志銘。
(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其二子舉進士,皆在高等,亦以文學稱于時。
②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③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伶人也哉?
④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
發(fā)布:2024/10/29 6:30:1
組卷:1
引用:3
難度:0.6
解析
把好題分享給你的好友吧~~
商務合作
服務條款
走進菁優(yōu)
幫助中心
兼職招聘
意見反饋
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粵ICP備10006842號
公網(wǎng)安備44030502001846號
?2010-2024 jyeoo.com 版權所有
深圳市市場監(jiān)管
主體身份認證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4.8.2 |
隱私協(xié)議
第三方SDK
用戶服務條款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
出版物經(jīng)營許可證
網(wǎng)站地圖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