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材料一
兼 愛 圣人以
治天下為事者也,必知亂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亂之所自起,則不能治。譬之如醫(yī)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則弗能攻。治亂者何獨不然?必知亂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亂之所自起,則弗能治。
圣人以治天下為事者也,不可不察亂之所自起。當察亂何自起?起不相愛。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謂亂也。
子自愛,不愛父,故虧父而自利;弟自愛,不愛兄,故虧兄而自利;臣自愛,不愛君,故虧君而自利,此所謂亂也。雖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謂亂也。父自愛也,不愛子,故虧子而自利;兄自愛也,不愛弟,故虧弟而自利;君自愛也,不愛臣,故虧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愛。雖至天下之為盜賊者亦然:盜愛其室,不愛異室,故竊異室以利其室;
賊愛其身,不愛人,故
賊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愛。
雖至大夫之相亂家、諸侯之相攻國者,亦然。大夫各愛其家,不愛異家,故亂異家以利其家;諸侯各愛其國,不愛異國,故攻異國以利其國。天下之亂物,具此而已矣。
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愛。若使天下兼相愛,愛人若愛其身,猶有不孝者乎?視父兄與君若其身,
惡施不孝?猶有不慈者乎?視弟子與臣若其身,惡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猶有盜賊乎?視人之室若其室,誰竊?視人身若其身,誰賊?故盜賊亡有。猶有大夫之相亂家、諸侯之相攻國者乎?視人家若其家,誰亂?視人國若其國,誰攻?故大夫之相亂家、諸侯之相攻國者亡有。若使天下兼相愛,國與國不相攻,家與家不相亂,盜賊無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則天下
治。
故圣人以治天下為事者,
惡得不禁惡而勸愛?故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
勸愛人者,此也。
(1)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組是
A.
賊愛其身,不愛人,故
賊人以利其身。
前一個“賊”是名詞,強盜。后一個“賊”是動詞,傷害。
B.圣人以
治天下為事者也。若此則天下
治。
兩個“治”都是動詞,意思都是治理。
C.
惡施不孝。
惡得不禁惡而勸愛。
前一個“惡”是代詞,怎么;后一個“惡”是名詞,罪惡。
D.不可以不勸愛人者。荀子《
勸學(xué)》。
兩個“勸”都是動詞,意思都是鼓勵。
(2)下列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子自愛,不愛父,故虧父而自利。
“自愛”,“自利”,都是賓語前置;意思是“愛自”,“利自”。
B.雖至大夫之相亂家、諸侯之相攻國者。
“家”“國”分別是古代卿大夫和諸侯的統(tǒng)治區(qū)域,與現(xiàn)在“國家”概念相同。
C.本文語言平實易懂,邏輯性強,但是有的段落確實啰嗦。
D.墨子的“兼愛”與儒家的“仁”都強調(diào)人與人之間要互相關(guān)愛。
(3)用自己的話概括作者是怎樣得出“故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的結(jié)論。
材料二
巫馬子謂子墨子曰:“我與子異。我不能兼愛。我愛鄒人于越人,愛魯人于鄒人,愛我鄉(xiāng)人于魯人,愛我家人于鄉(xiāng)人,愛我親于我家人,
愛我身于吾親,以為近我也。故我有殺彼以利我,無殺我以利彼?!弊幽釉唬骸?bdo class="mathjye-underline">子之義將匿邪,意將以告人乎?”巫馬子曰:“我何故匿我義?吾將以告人。”子墨子曰:“
然則一人說子,一人欲殺子以利己;十人說子,十人欲殺子以利己;天下說子,天下欲殺子以利己。一人不說子,一人欲殺子,以子為施不祥言者也;十人不說子,十人欲殺子,
以子為施不祥言者也;天下不說子,天下欲殺子,以子為施不祥言者也。說子亦欲殺子,不說子亦欲殺子?!?br />
(取材于《墨子?耕柱》)?(4)對下面句子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愛我身于吾親,以為近我也。
愛我自身勝過愛我雙親,(因為我)認為更切近我。
B.子之義將匿邪,意將以告人乎?
你的這種義,是將隱藏起來?還是將告訴別人?
C.然則一人說子,一人欲殺子以利己。
既然這樣,那么有一個人說出你的主張,這個人就要殺你以利他。
D.以子為施不祥言者也。
把你當作散布不祥之言的人。
(5)下列理解與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子”是對有思想的人的尊稱,墨家后人為表示對墨子的尊敬,又加一個“子”。
B.墨子的“兼愛”不分等級、不分貴賤,父子、兄弟、君臣之間都應(yīng)該相愛。
C.巫馬子的“愛”有遠近親疏之別,類似于《鄉(xiāng)土中國》中的“差序格局”。
D.墨子擔心巫馬子的說法會給自己招來禍害,所以勸他不要說出來。
(6)結(jié)合兩段材料和你的閱讀積累,簡要評價墨子的“兼愛”和巫馬子的“愛有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