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封 建 論
柳宗元
    天地果無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生人果有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然則孰為近?曰:有初為近。封建,非圣人意也。
      周之事跡斷可見矣:列侯驕盈,黷貨事戎,大凡亂國多,理國寡;侯伯不得變其政,天子不得變其君,私土子人者,百不有一。失在于制,不在于政,周事然也。秦之事跡亦斷可見矣:有理人之制,而不委郡邑是矣;有理人之臣,而不使守宰是矣;郡邑不得正其制,守宰不得行其理;酷刑苦役,而萬人側(cè)目。失在于政,不在于制,秦事然也。漢興,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國;制其守宰,不制其侯王。侯王雖亂不可變也國人雖病不可除也及夫大逆不道然后掩捕而遷之勒兵而夷之耳。大逆未彰,奸利浚財,怙勢作威,大刻于民者,無如之何;及夫郡邑,可謂理且安矣。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賞,朝拜而不道,夕斥之矣;夕受而不法,朝斥之矣。設(shè)使?jié)h室盡城邑而侯王之,縱令其亂人,戚之而已。孟舒、魏尚之術(shù)莫得而施,黃霸、汲黯之化莫得而行。明譴而導(dǎo)之,拜受而退已違矣;下令而削之,締交合從之謀,周于同列,則相顧裂眥,勃然而起;幸而不起,則削其半,削其半,民猶瘁矣。曷若舉而移之以全其人乎?漢事然也。今國家盡制郡邑,連置守宰,其不可變也固矣。善制兵,謹(jǐn)擇守,則理平矣。
      夫天下之道,理安斯得人者也。使賢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今夫封建者,繼世而理;繼世而理者,上果賢乎?下果不肖乎?則生人之理亂,未可知也。將欲利其社稷,以一其人之視聽,則又有世大夫世食祿邑,以盡其封略,圣賢生于其時,亦無以立于天下,封建者為之也。豈圣人之制使至于是乎?吾固曰:“非圣人之意也,勢也?!?br />(選自《柳河?xùn)|集》,有刪改)(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
A

A.侯王雖亂/不可變也/國人雖病/不可除也/及夫大逆不道/然后掩捕而遷之/勒兵而夷之耳
B.侯王雖亂不可/變也/國人雖病不可/除也/及夫大逆不道然/后掩捕而遷之/勒兵而夷之耳
C.侯王雖亂/不可變也/國人雖病/不可除也/及夫大逆不道然/后掩捕而遷之勒/兵而夷之耳
D.侯王雖亂不/可變也/國人雖病不/可除也/及夫大逆不道/然后掩捕而遷之/勒兵而夷之耳
(2)下列對文中加點(diǎn)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D
D

A.封建,一種分封制度,帝王分封土地給諸侯,使其建立邦國。
B.侯伯,侯爵與伯爵,泛指諸侯,即古時帝王所管轄的各個小國家中的王侯。
C.郡邑,郡與邑,秦朝分天下為三十六郡,郡下置邑,相當(dāng)于現(xiàn)今的省與縣。
D.祿邑,即食邑,指古代君王分封給臣子的城邑,而受封的臣子要在這個地方生活。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D
D

A.作者開篇以“天地”“生人”為例,指出“天地”“生人”有自己的原始階段是比較接近事實(shí)的,由此得出分封諸侯的制度不是古代圣人的本意。
B.周朝,諸侯驕橫,國家多是動亂的;因?yàn)橹贫缺旧淼脑?,諸侯王不去改變使國家動亂的政治措施,天子也不能撤換不稱職的諸侯王。
C.秦朝實(shí)行了郡縣制,但也存在很多弊端。秦朝有治理百姓的制度,也不讓郡守、縣令自行其是;但是郡縣不能正確發(fā)揮郡縣制的作用,刑罰殘酷,勞役繁重。
D.在最后一段,作者從諸侯王的角度分析,認(rèn)為因?yàn)槭酪u,在上位的不一定圣賢,而處于下位的不一定不肖;如果想推行世襲制度,只有統(tǒng)一百姓思想才行。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削其半,民猶瘁矣。曷若舉而移之以全其人乎?
譯文:
即使(封地)削減一半,百姓還是窮困的.何不把諸侯王完全廢除掉來保全那里的人民呢?
即使(封地)削減一半,百姓還是窮困的.何不把諸侯王完全廢除掉來保全那里的人民呢?

②今國家盡制郡邑,連置守宰,其不可變也固矣。
譯文:
今天國家完全實(shí)行郡縣制,不斷地任命郡縣長官,這種情況是肯定不能改變了.
今天國家完全實(shí)行郡縣制,不斷地任命郡縣長官,這種情況是肯定不能改變了.

【答案】A;D;D;即使(封地)削減一半,百姓還是窮困的.何不把諸侯王完全廢除掉來保全那里的人民呢?;今天國家完全實(shí)行郡縣制,不斷地任命郡縣長官,這種情況是肯定不能改變了.
【解答】
【點(diǎn)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quán)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fù)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5/27 14:0:0組卷:7引用:4難度:0.7
相似題
  • 1.
    《論語》原文 朱熹的解說
    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①“大人”不止有位者,是指有位、有齒、有德者。
    ②“畏天命”三字好。是理會得道理,便謹(jǐn)去做,不敢違,便是畏之也。如非禮勿視聽言動,與夫戒慎恐懼,皆所以畏天命也。
    ③要緊全在知上。纔知得(天命),便自不容不畏。
    《孟子》原文 朱熹的解說
    說大人,則藐之,勿視其巍巍然。
    堂高數(shù)仞,榱題數(shù)尺,我得志,弗為也;食前方丈,侍妾數(shù)百人,我得志,弗為也;……在彼者,皆我所不為也;在我者,皆古之制也。吾何畏彼哉!
    榱題:屋椽的兩端之處。
    ①這為世上有人把大人許多崇高富貴當(dāng)事,有言不敢出口,故孟子云爾。
    ②《論語》說“畏大人”,此卻說“藐大人”。大人固當(dāng)畏,而所謂“藐”者,乃不是藐他,只是藐他許多“堂高數(shù)仞,榱題數(shù)尺”之類。
    (1)下列敘述,不符合數(shù)據(jù)甲意旨的是
     

    A.君子得識天命所歸,遂謹(jǐn)于視聽言動。
    B.小人處懵然狀態(tài),故不知且不畏天命。
    C.君子須知得天命,天命可知遂不可畏。
    D.小人不畏天命,遂輕慢位高權(quán)重之人。
    (2)下列人物及其言行表現(xiàn),與孟子所藐的「大人」最接近的是
     

    人物 言行表現(xiàn)
    A. 鄭文公 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
    B. 項(xiàng)羽 (樊噲)瞋目視項(xiàng)王,……項(xiàng)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
    C. 劉備 (劉備)每與臣(諸葛亮)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
    D. 楊素 奢貴自奉,禮異人臣。每公卿入言,賓客上謁,未嘗不踞床而見
    (3)下列關(guān)于數(shù)據(jù)甲、乙的敘述,最適當(dāng)?shù)氖?
     

    A.小人所狎,是那些徒有高位,但非齒、德兼?zhèn)涞拇笕恕?br />B.彼等小人專為狎大人、侮圣人之事,因此無法知天命。
    C.合于古制的大人,當(dāng)不為孟子所藐,且同于孔子所畏。
    D.孟子提出藐大人的說法,是因自己本無意于大人之位。

    發(fā)布:2024/11/14 11:30:2組卷:2引用:3難度:0.6
  • 2.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題。
          材料一: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論語?為政》)
          材料二: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yùn)之掌上。(《孟子?公孫丑上》)
    (1)根據(jù)材料可知,孔子主張用
     
    來治理人民,孟子主張用
     
    來治理人民。
    (2)孔孟提出治國理念的依據(jù)是什么?請用自己的話概括說明。

    發(fā)布:2024/11/15 1:0:1組卷:13引用:14難度:0.4
  •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甲)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xué)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yuǎn);順風(fēng)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wù)哒谩?bdo class="mathjye-underline">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節(jié)選自《勸學(xué)》)      (乙)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yuǎn)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yuǎn)矣,而恥學(xué)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xí)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xué)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fù),可知矣。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xí)之,不拘于時,學(xué)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節(jié)選自《師說》)(1)下列句中加點(diǎn)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而聞?wù)?bdo class="mathjye-underpoint">彰 彰:清楚
    B.非能 水:游泳
    C.于其身也,則恥師焉, 惑:疑惑
    D.六藝經(jīng)傳皆習(xí)之 通:全面
    (2)下列句子中加點(diǎn)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xiàng)
     

    A.古圣人 士大夫
    B.積土成山,風(fēng)雨興 或師焉,或不
    C.以為輪,曲中規(guī) 皆出于此乎
    D.吾嘗終日思矣 則群聚笑之
    (3)下列句子與“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qiáng)”句式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A.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B.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C.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D.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4)下列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輿,象形字,車的周圍有四只手,形成合力造車的樣子。多指車廂,一車中裝載東西的部分,后泛指車。
    B.句讀,指斷開句子的知識。一句話中間的短暫停頓為句,一句話后面的停頓為讀。
    C.巫醫(yī),古代巫和醫(yī)不分。巫的職業(yè)以占卜、祝禱等為主,也為人治病。
    D.六藝,指《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種經(jīng)書。
    (5)把下列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②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

    發(fā)布:2024/11/14 12:0:2組卷:1引用:3難度:0.6
小程序二維碼
把好題分享給你的好友吧~~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 應(yīng)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yīng)用版本:4.8.2  |  隱私協(xié)議      第三方SDK     用戶服務(wù)條款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出版物經(jīng)營許可證網(wǎng)站地圖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