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短文,完成練習。
練就古詩文的“童子功”??看中國詩詞大會,很多人有這樣的感受:自己腦子里殘存的詩詞記憶好像一下子被激活了。當電視屏幕上那些零零散散的字句呈現(xiàn)出來的時候,或許你已記不清詩的作者是誰,也說不出上下句還有些什么內(nèi)容,但那些很久以前、在學生時代念過的詩,似乎自然而然地就被勾了出來。
??我們常有這樣的體會,小時候熟記的古詩文,長大后也很難忘記,即使長時間不用,但只要一提起,與之相關的記憶便會不由自主地流露出來。這種扎根在腦海深處的詩詞印象、浸透在血液之中的古文積淀,正是傳統(tǒng)文化內(nèi)化于心的表現(xiàn),也是“童子功”的厲害之處。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想要練就古詩文的“童子功”,多讀多記是必要條件。若是腹內(nèi)草莽,必然不可能口吐蓮花。詩詞大會舞臺上,選手們出口成章的背后,又何嘗不是從小的閱讀背誦和長年的儲存積累。
(1)短文想表達的主要“觀點”是 我們要從小多讀多背古詩詞。我們要從小多讀多背古詩詞。
(2)你是怎么理解“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句話的?
“三百首”是虛指,意思是我們多讀詩背詩,讀背多了,積累就多。這樣我們在平時的語言和寫作實踐中,就能出口成章,落筆成文。“三百首”是虛指,意思是我們多讀詩背詩,讀背多了,積累就多。這樣我們在平時的語言和寫作實踐中,就能出口成章,落筆成文。
(3)“中國詩詞大會”是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于2016年推出的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節(jié)目。請根據(jù)自己的了解回答以下問題。
①你覺得中央電視臺推出這檔節(jié)目的意義是什么?
我覺得意義在于讓更多的學生、家長、老師以及觀眾們接觸、學習并熱愛中國古詩詞,讓國學傳統(tǒng)文化得以更好地繼承,不斷發(fā)揚光大。我覺得意義在于讓更多的學生、家長、老師以及觀眾們接觸、學習并熱愛中國古詩詞,讓國學傳統(tǒng)文化得以更好地繼承,不斷發(fā)揚光大。
②請寫出兩句帶“花”的詩句。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③請寫一句贊美老師的詩句。
甘為孺子育英才,克勤盡力細心裁。甘為孺子育英才,克勤盡力細心裁。
【答案】我們要從小多讀多背古詩詞。;“三百首”是虛指,意思是我們多讀詩背詩,讀背多了,積累就多。這樣我們在平時的語言和寫作實踐中,就能出口成章,落筆成文。;我覺得意義在于讓更多的學生、家長、老師以及觀眾們接觸、學習并熱愛中國古詩詞,讓國學傳統(tǒng)文化得以更好地繼承,不斷發(fā)揚光大。;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甘為孺子育英才,克勤盡力細心裁。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5/3/10 14:0:2組卷:3引用:1難度:0.5
相似題
-
1.閱讀短文,完成習題。
狼未必是“害獸”??在大多數(shù)人的心目中,狼似乎總和貪婪、兇惡、殘暴聯(lián)系在一起。但美國一些動物學家的最新研究證實:狼并非“一無是處”,在一定的條件下(如某個時期、某個地區(qū)等),不但有可能不是“害獸”,甚至還有可能有益于人類呢!
例如,在上個世紀70年代末期,在澳大利亞草原上,既無天敵,繁殖力又特別強的野兔泛濫成災,把牧草啃了個精光。饑腸轆轆的牛、羊等家畜只得“望兔興嘆”。后來在動物學家的建議下,澳大利亞從異國“請”來了一批惡狼。很快,奄奄一息的大草原因野兔銳減而又恢復了勃勃生機。
前不久,南美一片森林出現(xiàn)了罕見的“鹿災”——由于該地自然條件特別優(yōu)越,鹿的繁殖速度驚人地快,最后數(shù)以百計的大鹿小鹿因缺少食物而開始啃食樹木了。沒過幾年,森林一片肅殺——原來,被啃掉樹皮、掃光嫩葉的樹木經(jīng)不住成群結(jiē jié)隊的鹿的“蠶食”而紛紛枯萎。后來動物學家在“引進”了鹿的“殺手”——惡狼后,森林又奇跡般地恢復了生態(tài)平衡。
美國阿拉斯加州荒原上的因紐特人則利用經(jīng)過特別馴養(yǎng)的“馴狼”來代替獵犬拉雪橇。其實,狼的耐久力和耐寒力都優(yōu)于獵犬,力量較大,速度較快,于是,“狼橇”已開始在當?shù)仫L行。
(1)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并打上“√”或“×”。
①這篇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告訴我們狼在自然界中生存,有益于人類的發(fā)展。
②“奄奄一息的大草原因野兔銳減而又恢復了勃勃生機”中“野兔銳減”的原因是草原上有了惡狼,狼要捕食野兔。
③文中“望兔興嘆”的具體意思是兔子太多,把草原上的牧草啃得精光,牛羊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兔子把草吃光,這句話寫出了兔子對草原的危害。
④這篇短文的中心是說明狼未必是“害獸”,在一定的條件下,可能有益于人類。
(2)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中狼對人類的作用。
①
②
(3)讀了這篇短文,你有什么收獲?
A.要全面地看問題。
B.要遵循自然規(guī)律。
C.不要對狼有偏見,狼是一種完美的動物。
D.狼消滅了野兔和鹿,就可以維持生態(tài)平衡。發(fā)布:2025/3/12 14:0:1組卷:69引用:1難度:0.2 -
2.課外閱讀。
幽默感 在許多國家,有幽默感的人會受到更高的贊賞。幽默是智慧的火花,是瞬間的靈思。幽默的語言有時可能化解尷尬的場面,也可能于談笑間有警世的作用,更可能作為不露聲色的自衛(wèi)和反擊。
①譬如在某國家的議會里,曾發(fā)生過議員之間爭斗的事,有人提議入場者應該把拐杖掛在門口。議長覺得左右為難,若是表決,無論結果如何,總是不愉快的。于是他急中生智,笑著說:“如果為了防止不正當?shù)膭幼鳎晚毎压照葤煸跁鲩T口,那嘴也該掛在門口,手腳也該擺在保管處。”引得全場大笑,提議者也在一笑之間擺脫了尷尬的處境。
但是必須強調(diào),幽默并不是諷刺,它或許帶有溫和的嘲諷,卻不刺傷人;它可能是以別人和自己為幽默對象,在這當中,便顯示了幽默與被幽默的胸襟與自信。
②有一個禿頭者,在別人對他的頭發(fā)幽默時,當場變了臉,這一方面可能是因為對方幽默不得體,刺傷了他,更可能是因為他原來對禿頭有極大的自卑。相反地,③另一位禿頭的報紙主編,當別人笑稱他聰明透頂時,他居然笑著回答:“你小觀我也,我早就聰明‘絕頂’了!”你想,若不是他有相當?shù)淖孕?,又怎么可能接別人的話,幽自己一默呢?
所以,越是胸襟寬廣,充滿智慧的人們,可能就越富有幽默感。
(1)為什么說“有幽默感的人會受到人們極高的贊賞”?
(2)短文舉了兩個例子,說明幽默感能化解尷尬,幽默者充滿了自信,這兩個例子是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3)“敝國有個規(guī)矩:訪問上等國家,就派上等人去;訪問下等國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這兒來了。”這是晏子面對楚王的諷刺給予的回答。他的幽默起到了
A.化解尷尬
B.警世
C.不露聲色的自衛(wèi)和反擊
(4)仿照下面的例子,寫出你對幽默的獨特感悟。
幽默是智慧的火花,是瞬間的靈思。
幽默是發(fā)布:2025/3/12 6:30:2組卷:35引用:2難度:0.3 -
3.談學問 學問學問,要有所學,必先有所問。要有所問,必先有疑。疑是發(fā)現(xiàn)問題,問是提出問題,疑問解決了,就獲得了學問。
古今許多大學問家,都是學中有疑、善于發(fā)問的人。清朝乾隆年間,有一位學者,名叫戴震。他幼年讀書時,就曾接二連三地向老師提出疑問,由于他讀書總是打破砂鍋問到底,勤于思考,敢于提問,在學業(yè)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最后成了一位著名的思想家。
在人們求知的道路上,懷疑猶如一粒學問的種子,沒有它就絕不會開出知識的花,結出智慧的果。沒有對“物種不變論”的懷疑,就不會有達爾文“進化論”的創(chuàng)立;
但是應當指出的是,任何有效的懷疑,都必須以大量的實際材料為基礎。比如達爾文對“物種不變論”所進行的挑戰(zhàn),絕不是一時的發(fā)現(xiàn),而是他作了歷時五年的環(huán)球旅行,收集了大量的動植物標本,潛心觀察的結果。沒有大量的資料,達爾文絕不會提出有價值的懷疑。
疑之所以可貴,就貴在敢于思索,敢于設想,敢于創(chuàng)新,敢于發(fā)現(xiàn)真理。地質學家李四光對他的學生說過:“不懷疑就不能見真理?!边@是千真萬確的。讓我們舉著問號這把鑰匙,去打開知識寶庫的大門吧!
(1)短文列舉了
(2)結合對短文的理解,說一說“不懷疑就不能見真理”的含義。
(3)根據(jù)上下文,填入第3自然段的橫線上恰當?shù)囊豁検?!--BA-->
A.由于“地心說”被哥白尼懷疑,因而創(chuàng)立了“日心說”
B.由于哥白尼對“地心說”懷疑,因而創(chuàng)立了“日心說”
C.沒有對“地心說”的懷疑,哪會有哥白尼“日心說”的產(chǎn)生
D.沒有對“地心說”的懷疑,就不會有哥白尼“日心說”的產(chǎn)生
(4)第2自然段開頭用“學問家”要比用“思想家、科學家、文學家”好,為什么?發(fā)布:2025/3/13 0:30:1組卷:31引用: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