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測定Zn的相對原子質量,某同學設計了如下方案,回答下列問題:
實驗原理:Zn+2HCl=ZnCl2+H2↑
實驗步驟:
①按如圖安裝裝置(夾持儀器略去);
②??????
③調節(jié)量氣管與水準管的兩液面相平,使量氣管液面保持在0或略低于0刻度位置,量氣管讀數(shù)為V1mL;
④將Y型管傾斜,使過量的鹽酸與鋅粉完全反應;
⑤將體系恢復到室溫,移動水準管,保持兩液面相平,量氣管讀數(shù)為V2mL;
⑥處理數(shù)據(jù)。
(1)步驟②為 檢查裝置氣密性檢查裝置氣密性;步驟⑤需保證體系恢復到室溫的原因是 氣體體積受溫度影響氣體體積受溫度影響。
(2)該實驗原理你認為合理嗎?不合理不合理(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 使用Zn粉反應速率太快,不易控制,容易使液體沖出使用Zn粉反應速率太快,不易控制,容易使液體沖出。
(3)在合理的實驗原理下,Zn粉質量為ag,該實驗條件下ρ(H2)=dg?L-1,則Zn的相對原子質量為 2000ad(V2-V1)2000ad(V2-V1)。(用含a、V1、V2、d的代數(shù)式表示)
(4)若在測定過程中出現(xiàn)如下情況,對測得Zn的相對原子質量有何影響 (填“偏大”、“偏小”、“無影響”):
a.步驟③中量氣管讀數(shù)時俯視刻度線 偏小偏小。
b.步驟⑤中水準管液面高于量氣管,未調液面即讀數(shù) 偏小偏小。
2000
a
d
(
V
2
-
V
1
)
2000
a
d
(
V
2
-
V
1
)
【考點】相對分子質量的測定.
【答案】檢查裝置氣密性;氣體體積受溫度影響;不合理;使用Zn粉反應速率太快,不易控制,容易使液體沖出;;偏?。黄?/div>
2000
a
d
(
V
2
-
V
1
)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4/20 14:35:0組卷:7引用:1難度:0.7
相似題
-
1.實驗室用粗鋅與稀硫酸反應制取氫氣,利用氫氣還原氧化銅來測定銅的相對原子質量。實驗裝置如下:
(1)在啟普發(fā)生器中純鋅與稀硫酸反應過于緩慢,可采取的加快速率的措施是:①
(2)用純度不高的鋅(粗鋅)制取氫氣,反應速率快,但制得的氫氣因含H2S等還原性雜質而有難聞的氣味,CuSO4洗氣瓶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有黑色沉淀生成,請寫出該洗氣瓶中發(fā)生復分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裝置中氯化鈣的作用是
(4)實驗中得到的數(shù)據(jù)有:小瓷皿的質量mg,小瓷皿加樣品的質量n g,反應后小瓷皿加固體的質量w g,已知氧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6,則銅的相對原子質量是發(fā)布:2024/11/24 8:0:2組卷:65引用:1難度:0.6 -
2.某液態(tài)鹵代烷RX(R是烷基,X是某種鹵素原子)的密度是a g/cm3.該RX可以跟稀堿發(fā)生水解反應生成ROH(能跟水互溶)和HX.為了測定RX的相對分子質量,擬定的實驗步驟如下:
①準確量取該鹵代烷b mL,放入大試管中;
②在大試管中加入過量稀NaOH溶液,塞上帶有長玻璃管的塞子,加熱,發(fā)生反應(如圖所示);
③反應完成后,冷卻溶液,加稀HNO3酸化,滴加過量AgNO3溶液,得白色沉淀;
④過濾,洗滌,干燥后稱重,得到c g固體.
回答下面問題:
(1)裝置中長玻璃管的作用是
(2)該鹵代烴中所含鹵素的名稱是
(3)該鹵代烴的相對分子質量是(列出算式)發(fā)布:2024/12/30 9:0:1組卷:31引用:2難度:0.5 -
3.實驗室用粗鋅與稀硫酸反應制取氫氣,利用氫氣還原氧化銅來測定銅的相對原子質量.實驗裝置如下:
(1)在啟普發(fā)生器中純鋅與稀硫酸反應過于緩慢,可采取的加快速率的措施是①適當增大硫酸的濃度,②
(2)用純度不高的鋅(粗鋅)制取氫氣,反應速率快,但制得的氫氣因含H2S等還原性雜質而有難聞的氣味,CuSO4洗氣瓶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
(3)有同學發(fā)現(xiàn)粗鋅與稀硫酸反應一段時間后,鋅粒表面變黑,于是收集了少量該黑色固體,驗證黑色固體含鐵元素的簡單化學方法
(4)實驗中得到的數(shù)據(jù)有:小瓷皿的質量mg,小瓷皿加樣品的質量n g,反應后小瓷皿加固體的質量w g,已知氧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6,則銅的相對原子質量是
(5)某次實驗中測定結果明顯偏大,可能的原因是
a.未充分冷卻即停止通氫氣 b.氧化銅樣品中含有氯化銨雜質
c.反應后固體中有少量Cu2O d.氫氣不干燥有少量水分
(6)由于啟普發(fā)生器藥品用量較多,利用下列儀器裝配一套有啟普發(fā)生器功能的簡易裝置,你選擇發(fā)布:2024/11/24 8:0:2組卷:41引用:1難度:0.5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