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要說明“木”它何以會有這個特征,就不能不觸及詩歌語言中暗示性的問題,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們不留心就不會察覺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養(yǎng)的詩人們正在于能認識語言形象中一切潛在的力量,把這些潛在的力量與概念中的意義交織組合起來,于是成為豐富多彩一言難盡的言說;它在不知不覺之中影響著我們;它之富于感染性啟發(fā)性者在此,它之不落于言筌者也在此。而“木”作為“樹”的概念的同時,卻正是具有著一般“木頭”“木料”“木板”等的影子,這潛在的形象常常影響著我們會更多地想起了樹干,而很少會想到了葉子,因為葉子原不是屬于木質的,“葉”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這排斥也就是為什么會暗示著落葉的緣故。而“樹”呢?它是具有繁茂的枝葉的,它與“葉”都帶有密密層層濃陰的聯想。所謂:“午陰嘉樹清圓?!保ㄖ馨顝稘M庭芳》)這里如果改用“木”字就缺少“午陰”更為真實的形象。然則“樹”與“葉”的形象之間不但不相排斥,而且是十分一致的;也正因為它們之間太多的一致,“樹葉”也就不會比一個單獨的“葉”字多帶來一些什么,在習于用單詞的古典詩歌中,因此也就從來很少見“樹葉”這個詞匯了。至于“木葉”呢,則全然不同。這里又還需要說到“木”在形象上的第二個藝術特征。
“木”不但讓我們容易想起了樹干,而且還會帶來了“木”所暗示的顏色性。樹的顏色,即就樹干而論,一般乃是褐綠色,這與葉也還是比較相近的;至于“木”呢,那就說不定,它可能是透著黃色,而且在觸覺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濕潤的;我們所習見的門栓、棍子、桅桿等,就都是這個樣子;這里帶著“木”字的更為普遍的性格。盡管在這里“木”是作為“樹”這樣一個特殊概念而出現的,而“木”的更為普遍的潛在的暗示,卻依然左右著這個形象,于是“木葉”就自然而然有了落葉的微黃與干燥之感,它帶來了整個疏朗的清秋的氣息?!把U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边@落下絕不是碧綠柔軟的葉子,而是窸窣飄零透些微黃的葉子,我們仿佛聽見了離人的嘆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這就是“木葉”的形象所以如此生動的緣故。它不同于“美女妖且閑,采桑歧路間;柔條紛冉冉,落葉何翩翩”(曹植《美女篇》)中的落葉,因為那是春夏之交飽含著水分的繁密的葉子。也不同于“靜夜四無鄰,荒居舊業(yè)貧;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司空曙《喜外弟盧綸見宿》)中的黃葉,因為那黃葉還是靜靜地長滿在一樹上,在那蒙蒙的雨中,它雖然是具有“木葉”微黃的顏色,卻沒有“木葉”的干燥之感,因此也就缺少那飄零之意;而且它的黃色由于雨的濕潤,也顯然是變得太黃了?!澳救~”所以是屬于風的而不是屬于雨的,屬于爽朗的晴空而不屬于沉沉的陰天;這是一個典型的清秋的性格。至于“落木”呢,則比“木葉”還更顯得空闊,它連“葉”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點綿密之意也洗凈了:“日暮風吹,葉落依枝?!保▍蔷肚嘞」酶琛罚┣∽阋哉f明這“葉”的纏綿的一面。然則“木葉”與“落木”又還有著一定的距離,它乃是“木”與“葉”的統(tǒng)一,疏朗與綿密的交織,一個迢遠而情深的美麗的形象。這卻又正是那《九歌》中湘夫人的性格形象。
“木葉”之與“樹葉”,不過是一字之差,“木”與“樹”在概念上原是相去無幾的,然而到了藝術形象的領域,這里的差別就幾乎是一字千里。
(1)下列各項中,對古代詩歌中常用“葉”來替代“樹葉”的原因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B
B

A.“樹”是具有繁茂的枝葉的,它與“葉”都帶有密密層層濃陰的聯想。
B.用“樹葉”就缺少“午陰”更為真實的形象。
C.“樹”與“葉”的形象十分一致,“樹葉”不會比一個單獨的“葉”字多帶來一些什么。
D.古典詩歌中習慣用單詞,因此也就很少見“樹葉”這個詞。
(2)下列各項中,對“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這句話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
A

A.“木”具有“木頭”“木料”“木板”等的影子,或者說木質的形象色彩,使人更多地想起樹干,而很少想到非木質的葉子。所謂“暗示性”是特指詞語的固定用法。
B.“木”具有木質材料的影子。人們一看到“木”,就想起樹干,很少想到樹葉。“木”是秋風葉落情景中的鮮明的形象。所謂“暗示性”,應該是詞語的形象色彩和聯想的意義。
C.“影子”是指躲在概念背后的“豐富多彩一言難盡的言說”,是就詩歌語言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含蓄性特征而說的。
D.“影子”是指詞語字面意義之外的意味,它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們不留心就不會察覺它的存在。只有“敏感而有修養(yǎng)的詩人們”才能捕捉到“影子”,也就是課文所說的“語言形象中一切潛在的力量”。
(3)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B
B

A.正是因為“木”有落葉的微黃與干燥之感,帶來疏朗的秋天氣息等,《九歌》中的“木葉”才特別生動。
B.曹植《美女篇》中的“落葉”和司空曙《喜外弟盧綸見宿》中的“黃葉”都是在細雨中的葉子,與“木葉”形象不同。
C.“木葉”的“葉”有纏綿的一面,而“落木”就把“木葉”中保留的一點綿密之意也去除干凈了。
D.“木葉”與“樹葉”在概念上相差無幾,但在藝術形象上的差別幾乎是一字千里。

【答案】B;A;B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5/9 8:0:9組卷:26難度:0.8
相似題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工匠精神的重塑是一個事關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的重大問題??v觀世界制造強國,無論是“日本制造”還是“德國制造”,其強大莫不與工匠精神密切相關。中國要實現制造業(yè)的轉型升級,真正缺乏的不是錢和技術,而是一種謙虛進取、克己奉公、忍耐執(zhí)著、一絲不茍、嚴謹務實、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從歷史上看,古代中國對工匠精神的內涵曾有過諸多精微的闡釋,如《詩經》所描述的工匠在制作玉器、象牙、骨器時“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仔細、認真與執(zhí)著;墨家及其弟子所提倡的“強力而行”的敬業(yè)精神;如《考工記》所倡導的“知者創(chuàng)物,巧者述之守之”的“臻達極致”的技術追求;等等。然而,自進入大工業(yè)時代以來,中國傳統(tǒng)分散化的手工生產方式迅速衰落,傳統(tǒng)工匠日漸淪為社會的邊緣甚至成為機器的附庸,技術甚至發(fā)展為壓制、支配與統(tǒng)治人類和社會的外部力量,等等。雖然不能說工匠精神消失了,但在機器化和標準化社會生產條件下,它確實被削弱和忽略了。
          工匠精神在當下中國的倡導,仍然面臨一些現實挑戰(zhàn):社會的急功近利思想,使能靜下來精心研發(fā)、打磨產品的人越來越少;傳統(tǒng)“重道輕器”的觀念依然根深蒂固;體力勞動仍然存在著被貶抑的現象,勞動者缺乏發(fā)言權、缺乏工作尊嚴……在如此環(huán)境下,僅僅依靠一些個體堅守工匠精神顯然是不夠的。要讓工匠精神真正落地生根,全社會應形成一種“職業(yè)無貴賤”的認同和共識,塑造出尊重勞動、弘揚工匠精神的文化氛圍,積極引導勞動者摒棄功利主義意識。
          工匠精神的塑造需要宣傳教育和市場引導,它更加需要一整套有效的制度來做保障。國家應創(chuàng)造一個保障公平、自由、競爭的制度環(huán)境,營造一種使企業(yè)和員工各司其職、各安其分的社會環(huán)境,規(guī)范市場運行的監(jiān)督機制,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產品和服務供應的問責機制,防止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逆向淘汰。此外,還需要深化勞動力市場改革,提高工匠群體的社會地位,建立合理的人才評價機制,為人才自由流動創(chuàng)造條件,等等。
          工匠精神的塑造依賴國民素質的提高與國民教育的改善,最終目標則指向勞動者生存權利的保障和做人尊嚴的維護。而國民的高素質與教育的高水平密切關聯。在教育理念上,要著力改變重知識傳輸、輕技能培養(yǎng),重學歷、輕能力的現象;在教育機制上,要建立起高效的、市場化的精英型工程師和高技能產業(yè)工人培養(yǎng)體系;在學科專業(yè)培養(yǎng)上,要改變財經等文科專業(yè)過熱、“逃離工科”現象愈演愈烈和實用型人才匱乏的現狀;等等。
          進一步講,重視教育并不僅是為了提升產品質量與職業(yè)技能,更是為了使勞動者成為具有真正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自由個體。因而,工匠精神指向一種自覺能動、自由自主、富有創(chuàng)新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勞動。為此,我們不僅應打破那種將人作為手段的“異化”工作模式,更應通過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來享受生活的愉悅與滿足。正如馬克思所言:“正是創(chuàng)造活動,使勞動者在勞動時享受了個人的生命表現,感覺到個人的樂趣。”追求獨立人格、尊嚴和個體價值,在當今工匠精神的塑造中,應成為一種自覺的理性訴求。
    (摘編自彭新武《工匠精神的中國語境》)(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工匠精神不僅可以讓國家的制造業(yè)變得強大,也與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相關,這是不爭的事實。
    B.我國自古以來就特別注重工匠精神,有很多文獻資料對工匠精神的內涵進行了多角度且精微的闡釋。
    C.我國當下正進行工匠精神的重塑,但面臨的問題很多,這需要大家一起來解決,僅僅靠個體是沒有用的。
    D.工匠精神包含了富有創(chuàng)新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勞動,人們可通過這種勞動享受生活的愉悅與滿足,感受到樂趣。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第一段從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入手,提出“中國要實現制造業(yè)的轉型升級需要工匠精神”的中心論點。
    B.文章采用總分總的論證結構,主體部分圍繞歷史上對工匠精神的闡釋、工匠精神當下面臨的挑戰(zhàn)和重塑等方面展開。
    C.文章在論證國民的高素質與教育的高水平密切關聯的過程中提及了當下教育界的不良現狀,有現實指向性。
    D.文中運用了例證法、引證法,其中引用馬克思的話語論證了創(chuàng)造活動對勞動者的作用,增強了說理力度。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在大工業(yè)時代,和西方國家沒有受到影響不一樣,我國傳統(tǒng)工匠受到了巨大沖擊,工匠精神也被削弱和忽略。
    B.全社會形成對“職業(yè)無貴賤”的認同和共識以及塑造出尊重勞動、弘揚工匠精神的文化氛圍,這得益于工匠精神落地生根。
    C.國民素質是否提高和國民教育有無改善對塑造工匠精神關系重大,但民眾素質的提高則完全取決于高水平的教育。
    D.我國工匠精神的塑造需要市場引導和制度保障,也要把追求獨立人格、尊嚴和個體價值作為自覺的理性訴求。

    發(fā)布:2024/11/2 13:0:4組卷:3引用:3難度:0.7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在海明威的《老人與?!分?,老人駕著船去出海,帶回來的卻是一副大得不可思議的魚骨。只有一個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故事,然而,它卻那么清楚而有力地揭示出人性中強悍的一面。
          在這場魚與人的惡戰(zhàn)中,老人沒有產生過放棄戰(zhàn)斗的念頭。他把那條鯊魚當作一個可與之交戰(zhàn)的敵手,一次又一次地做著限度之外的戰(zhàn)斗,他戰(zhàn)勝了?;丶业穆飞希忯~搶劫他的獵物。他用木棍、用槳,甚至用舵和鯊魚搏斗,直到他要保衛(wèi)的東西失去了保衛(wèi)的價值,直到這場搏斗已經變得毫無意義的時候他才住手。
          有人說老人桑地亞哥是一個失敗了的英雄。盡管他是條硬漢,但還是失敗了。
          什么叫失?。恳苍S可以說,人去做一件事情,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這就是失敗。但是,那些與命運斗爭的人,那些做接近自己限度的斗爭的人,卻天生地接近這種失敗。一個想探索自然奧秘的人也常常會失敗,一個想改革社會的人更是會常常失敗。只有那些安于自己限度之內的生活的人才總是“勝利”,這種“勝利者”之所以常勝不敗,只是因為他的對手是早已降伏的,或者說,他根本沒有投入斗爭。
          在人生的道路上,“失敗”這個詞還有另外的含義,即是指人失去了繼續(xù)斗爭的信心,放下了手中的武器。人類向限度屈服,這才是真正的失敗。而沒有放下手中武器,還在繼續(xù)斗爭,繼續(xù)向限度挑戰(zhàn)的人并沒有失敗。如此看來,老人沒有失敗,老人從未放下武器,只不過是喪失了武器。老人沒有失去信心,因此不應當說他是“失敗了的英雄”。
          那么,什么也沒有得到的老人竟是勝利的嗎?
          我確是這樣看的。我認為,勝利就是戰(zhàn)斗到最后的時刻。老人總懷著無比的勇氣走向莫測的大海,他的信心是不可戰(zhàn)勝的。
          人類本身也有自己的限度,但是當人們一再把手伸到限度之外,這個限度就一天一天地擴大了。人類在與限度的斗爭中成長。他們把飛船送上太空,他們也用簡陋的漁具在加勒比海捕捉巨大的馬林魚。這些事情是同樣偉大的。做這樣不可思議的事情的人都是英雄。而那些永遠不肯或不能越出自己限度的人是平庸的人。
          在人類前進的道路上,強者與弱者的命運是不同的。強者帶有人性中強悍的一面,弱者帶有人性中軟弱的一面。強者為弱者開辟道路,但是強者往往為弱者所奴役,就像老人是為大腹便便的游客打魚一樣。
    《老人與?!分v了一個老漁夫的故事,但是在這個故事里卻揭示了人類共同的命運。
    (王小波《海明威的<老人與海>》)(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海明威的《老人與?!罚v述了一個非常簡單的故事,小說的內涵也很簡單。
    B.主人公桑地亞哥是一個做接近自己限度與命運斗爭的必然失敗者的典型代表。
    C.桑地亞哥雖然用各種工具與鯊魚搏斗,但他要保衛(wèi)的東西卻沒有保衛(wèi)的價值。
    D.小說的主人公桑地亞哥最為可貴的,是他一次又一次地做著限度之外的戰(zhàn)斗。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先概述小說的故事梗概,重點在主人公的戰(zhàn)斗,然后再加以論證,敘議結合。
    B.文章用舉例論證的論證方法,來論證勝利者與失敗者的高下之別和價值意義所在。
    C.文章以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自問自答的方式逐層深入論證,探討英雄與失敗的關系。
    D.文章圍繞著桑地亞哥身上所揭示出來的人性中強悍的一面作為中心論點進行論證。
    (2)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老人與?!返墓适陆沂玖巳祟惞餐拿\,即奮斗永遠伴隨著失敗與犧牲的悲劇。
    B.人類有著自己的限度,但桑地亞哥的身上卻體現了人類敢于向限度之外斗爭的精神。
    C.失敗既指做事沒有達到預期目的,更指失去了繼續(xù)斗爭的信心,這才是真正的失敗。
    D.桑地亞哥是個強者,有著人性中強悍的一面,但往往為大腹便便的游客弱者所奴役。

    發(fā)布:2024/11/2 14:30:1組卷:17引用:8難度:0.5
  • 3.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題。
          戲劇是在舞臺上表演的綜合藝術,主要借助文學、音樂、舞蹈、美術等藝術手段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會矛盾,反映社會生活。戲劇文學是供舞臺演出的腳本又稱劇本,是與小說、詩歌、散文并列的文學樣式。通常所說的戲劇欣賞,主要指的就是對劇本的欣賞。
          欣賞戲劇,首先要了解戲劇所展示的戲劇沖突,沖突是怎樣形成的,沖突的性質是什么,進而弄清沖突發(fā)展的過程,完整的把握劇本的情節(jié)。戲劇沖突,主要指劇本中所展示的人物之間、人物自身以及人與環(huán)境之間的矛看沖突,其中主要表現為劇中人物的性格沖突。《雷雨》第二幕表現出多種人物之間的矛盾沖突,這些沖突表面看來是家庭內部的矛盾,實際上是階級之間的矛盾。魯侍萍與周樸園之間的沖突屬于下層勞動人民與地主階級之間的矛盾沖突;周樸園與魯大海之間的沖突屬于資本家與工人階級之間的矛盾沖突。戲劇沖突主要是社會矛盾的反映,同時也是人物性格發(fā)展的必然。
          欣賞戲劇,其次要把握戲劇語言。語言是構成劇本的基礎。戲劇語言包括人物語言和舞臺說明。人物語言也叫臺詞,包括對白、獨白、旁白等。劇作家通過人物語言來展開戲劇沖突,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戲劇主題,表達自己對生活的認識。舞臺說明是一種敘述語言,用來說明人物的動作、心理、布景、環(huán)境等,直接展示人物的性格和戲劇的情節(jié)。第一,要品味個性化的人物語言。所謂個性化,是指受人物的年齡、身份、經歷、教養(yǎng)、環(huán)境等影響而形成的個性特點。第二,要品味富有動作性的人物語言。動作性包括外部動作和內部動作(內心活動),像周萍打魯大海,他們之間表現為外部動作;魯侍萍看見周萍打魯大海后那種痛苦的心情,是內部動作。第三,要品味人物語言中蘊涵的豐富的潛臺詞。好的潛臺詞總是以最少的語言表達最豐富的內容,給人以品味、想象的空間;比如《雷雨》中,魯侍萍聽周樸園“沉吟”“無錫是個好地方”的時候,雖然順著周的話語說“哦,好地方”,但其中包含著豐富的潛臺詞。
          欣賞戲劇,還要學會欣賞戲劇人物形象。首先,要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其次,要注意人物的語言;另外,還要隨著劇情的發(fā)展,弄清人物性格的發(fā)展變化。因為,人物形象是在戲劇沖突的發(fā)展中通過戲劇語言來刻畫的;戲劇沖突主要是劇中人物的性格沖突;它為人物性格所決定,同時又是為展示人物性格服務的。因此,要完整地了解一個人物形象,還要弄清在沖突的發(fā)展過程中,這個人物形象有無變化,以及有哪些變化。
    (1)根據文意,下列對“戲劇”與“戲劇文學”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戲劇借助文學、音樂、舞蹈、美術之類的藝術手段來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會矛盾,表現社會生活。
    B.戲劇文學是一種在舞臺上表演的綜合藝術,主要通過人物形象來表現矛盾沖突,反映社會現實。
    C.戲劇文學是與小說、詩歌、散文并列的一種文學樣式,也就是演員進行舞臺表演所使用的劇本。
    D.我們中學生所要進行的戲劇欣賞,主要指的就是對劇本的欣賞;欣賞內容包括戲劇沖突、戲劇語言、人物形象等。
    (2)根據文意,下列對“戲劇語言”的分析與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人物語言包括對白、獨白、旁白三大類,這樣的語言可以用來表現戲劇沖突,直接展示戲劇情節(jié)來塑造人物形象。
    B.劇作家主要通過舞臺說明來塑造人物性格,展現戲劇的情節(jié),揭示戲劇主題,表達自己對生活的認識。
    C.《雷雨》中周萍打魯大海,他們之間表現為內部動作性;魯侍萍看見周萍打魯大海后那種痛苦的心情,系外部動作性。
    D.戲劇中的潛臺詞,一般是用較少的語言來表達較為豐富的內容,能給人以品味、想象的空間。
    (3)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欣賞戲劇,了解戲劇沖突尤為重要,包括沖突形成的原因與過程,沖突的性質,從而完整的把握劇本的情節(jié)。
    B.戲劇沖突主要有三大要素,一是人物之間的矛盾沖突,二是人物自身的矛盾沖突,三是人與環(huán)境之間的矛盾沖突。
    C.戲劇中受人物的年齡、身份、經歷、教養(yǎng)、環(huán)境等影響而形成的具有個性特點的語言,是個性化的人物語言。
    D.欣賞戲劇的人物形象,首先,要弄清人物性格的發(fā)展變化;其次,要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最后,還要注意人物的語言。

    發(fā)布:2024/11/2 19:30:1組卷:26難度:0.8
小程序二維碼
把好題分享給你的好友吧~~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4.8.2  |  隱私協(xié)議      第三方SDK     用戶服務條款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出版物經營許可證網站地圖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