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文本一:
煤海上有棵勿忘樹
梁衡
      神東煤炭集團現(xiàn)在已經是世界上當之無愧的最大煤礦之一,年產煤兩億噸。其煤田橫跨山西、陜西、內蒙古3個省區(qū),是一片黑色的地下海洋??墒撬牡乇韰s是另一個綠海。汽車飛馳,怎么也跑不出油松、山杏、白楊、柳樹和沙柳織成的屏障。
      工程師王義是學沙漠治理的,他也沒想到從林學院一畢業(yè)就來煤礦上班。我們傳統(tǒng)的觀念是挖煤先要砸破地殼,或豎井、斜井、露天,總之是開膛破肚,煤塊、矸石、黃土、黑塵,一片狼藉。我的家鄉(xiāng)就產煤,小時就記得村里人下井彎腰背煤,被稱為“煤黑子”。幾十年后倒是現(xiàn)代化了,但破壞力更大,把個秀麗的小山村子攪得天翻地覆。河也干了,泉也枯了,房也歪了,地也裂了。農民耕地時,牛腿踏進地縫里拔不出來。
      終于有一天我們覺悟了。30年前當神東礦開發(fā)時,地下還在規(guī)劃,地上就考慮著怎么保持水土了,同步成立了環(huán)保綠化中心。王義就是踩著這個鑼鼓點來上班的。
      當年王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規(guī)劃栽樹。先揀那些最耐旱、抗沙的“先鋒樹種”,樟子松、沙柳、沙棘開路。幾年下來,它們雖其貌不揚卻已攜手連片,綠蓋高原,蔚為壯觀,初步壓住了沙老虎、水猛獸。又過了30年,共植樹500萬株、灌草58萬畝,現(xiàn)在已是林濤滾滾,水草豐美了,遠處竟有悠閑的羊群。外來者怎么也想不到這里曾是荒漠,更不知下面就是煤礦。
      礦區(qū)采過煤后會地面下沉。你想,每年從地下挖走兩億噸煤,那是多大的一個空洞,難免地塌土崩,裂縫縱橫。大地變成了一件碎布袍,這時需要有針線來縫補,而修補大地的最好的針線就是林和草。老王領眾人到林子里去看他們的修補功夫。雖然綠風吹過,已經芳草綿綿,樹影婆娑,但還是能依稀見到裂縫縱橫的蛛絲馬跡。有些裂縫寬能踏進一只腳,長則蜿蜒游走直到望斷之處。但是所有的縫隙都有樹根穿過兩邊,正努力將這已分家的泥土拉緊,令人想起手術后縫合的傷口。人常說地上有多大的樹冠,土里就有多廣的根系,這是多大的縫合力?要知道一棵耐旱樹種的根可以伸出去幾百米長,一叢沙柳的毛根能覆蓋500平方米。就這樣下面飛針走線,上面落葉填壑,接著水土彌縫,綠草蓋野,還有了小動物,大地漸漸復蘇如初。地球的活力只有靠動植物的生命才能恢復。我感嘆這13個礦井,1000多平方公里,下面機聲隆隆,烏金滾滾,上面卻平靜祥和,綠意盎然。
      為了能夠俯視全景,老王領我們登上一座海拔1188米的山頭。就取這海拔的吉利諧音,他們在這里修了一條“1188生態(tài)大道”。大道全長7公里,兩邊楊柳夾道,野花鋪路,腳下按時間順序,每隔百十米就釘有一條金燦燦的銅踏板,上面刻著一行字。起步的第一塊上刻:46億年前地球形成。以后有:……1984年起中國頒布森林法、環(huán)境保護法、生態(tài)法;2018年中國成立生態(tài)環(huán)境部……,共150條銅踏板。
      而路兩旁的太陽能路燈桿的燈箱上按“山水田林湖草沙”分類,彩繪著相關的詩詞,把你帶入人文之旅。如:“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云”“水滿平川月滿船,船身撐入藕花邊”等。其余還有很多與生態(tài)有關的節(jié)氣、習俗等內容的詩詞繪畫。一時綠風蕩漾,神清氣爽,仿佛回到唐宋陪王維、蘇軾悠游于山林。你能覺得這是一座礦山嗎?在這樣一條大道上走著,不用講解員你也明白,煤炭是地球給人類的珍貴饋贈,是多少億年前由樹木變成的,現(xiàn)在我們應該再報之以森林。
      樹木不但給人提供了物質利用,還承載著人類文明,它是一部有生命的史書,記載著人類活動的每一個細節(jié)。神東礦這樣的世界大礦,必定有一棵樹見證了它的成長。于是,下午在去機場的路上,我就讓老王繞路領我去看看他們最早栽的一片林子。在一條礦區(qū)公路邊我們選中了一棵最有代表性的油松。它已有碗口粗、兩丈高,勁枝穿繞,松針濃密,像一個英氣勃發(fā)的小伙子。正好樹身的后面還保留了一小塊未治理前的原生地貌,一片裸露的沙坡,讓人沒有忘記過去。我建議將這棵樹命名為“勿忘樹”,它是這座世界級大礦的活的紀念碑。
(有刪節(jié))文本二:
文章的意象
梁衡
      相熟的或不認識的讀者提起我的文章,大多要談到《覓渡,覓渡,渡何處》。這篇文章被各種刊物、選本選載較多,且已收入中學課本。文章內容暫且不說,其成功很大程度得力于瞿秋白故居前的那座“覓渡橋”。它正好暗合了秋白一生尋找人生渡口而不得的悲劇,成了本文的一個難得的文學“意象”。文章為思想而寫,要有一個好的立意;文章又是為美而寫,要有一個好的意境;而能夠把文章的思想與美感高度融合在一起的就是意象。
      ……
      意象是什么?意象就是最能體現(xiàn)文章思想的形象,是詩化了的典型,是文章思想與美感融合后的定格,是一種圖騰,是這篇文章的logo。
      文學是形象藝術,是通過形象給讀者傳播思想、傳遞美感的。小說創(chuàng)作必定有一個典型的人物形象、典型的故事,全篇內容都圍繞這個典型展開。散文篇幅短小,求精、求美,不能像小說那樣虛構、鋪排,于是就要尋找一個意象。意象就是散文中被詩化了的典型。這種典型一經詩化,就如窯變后的瓷器,有一種既具體又抽象的說不清、道不明的美,是精神美的定格。是具體的形、事、情、理升華為精神之后,又落地為文還原為一種新的形態(tài)。它是原物但已不是原物,是原形但已不是原形,是文章涅槃之后的再涅槃,是高僧留下的舍利子。意象和意境都是由形象而生的美的定格,但各自的來路、出身不同。意象偏重于思想的美,意境偏重于情感的美。
      小說家動筆前先找故事,散文家動筆前先找意象。
      意象的構成有兩部分,形象加思想。它的成立要符合這樣幾個條件。
      (1)是天然存在,只能去發(fā)現(xiàn),不能如小說那樣人工塑造。
      (2)有“象”,是有形之物,能看得見、摸得著。
      (3)有“意”,有象征性,如繭中抽絲,作者可以從形象中抽出思想。
      (4)“象”要小,“意”要大。
      (5)“象”和“意”之間在表面上相距甚遠,反差越大越好。
      (6)只能一次性使用,這個“意象”在你之前,別人沒有發(fā)現(xiàn)和使用過;在你之后別人亦無法再使用,有專利性。像一顆炸彈,只能爆炸一次。
(有刪節(jié))(1)下列對文本一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
A

A.神東煤炭集團是當今世界最大的煤礦之一,文章將其比作“黑色的地下海洋”,既強調煤年產量高,也突出其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危害性。
B.文章以“我的家鄉(xiāng)”為例,敘述傳統(tǒng)挖煤方式對地表的破壞令人觸目驚心,引出下文的“覺悟”,為寫植樹灌草等工作做鋪墊。
C.30年、500萬株、58萬畝……文章用具體的數據,翔實而準確地描繪了神東礦的地表上林濤滾滾、水草豐美的圖景。
D.稱呼工程師王義,文章起先直呼其名,后來改稱“老王”,這既暗合時光的變遷,又表達了對保持水土的工作人員的親近。
(2)下列對文本二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C
C

A.意象的“象”是能看得見、摸得著的有形之物,“意”具有象征性,可指作者從形象中抽出的思想,使用意象要努力追求獨創(chuàng)性、新穎性。
B.立意、意境、意象是三個不同且相互聯(lián)系的概念,立意賦予文章以思想,意境使文章更美,意象能把文章的思想與美感高度融合在一起。
C.意象是最能體現(xiàn)文章思想的形象,是散文中必不可少的典型的人物形象、故事,這種典型一經詩化,就會定格為具體而又抽象的精神美。
D.“涅槃之后的再涅槃”“高僧留下的舍利子”,形象地說明了意象的形成過程與結果,盛贊意象是經過升華、還原而形成的美的、新的形態(tài)。
(3)文本一的第五段運用多種人稱敘述,有怎樣的藝術效果?請簡要說明。
(4)文本二指出散文創(chuàng)作中文學“意象”極其重要,請結合文本二中的內容,談談文本一中對“勿忘樹”這一“意象”的選擇與使用。

【答案】A;C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7/8 8:0:10組卷:15難度:0.6
相似題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材料一:敘事的概念本是從文學研究的領域產生的。法國文學批評家熱拉爾?熱奈特指出“敘事”是“某人講述某事(從敘述行為本身考慮)的事件”。敘事是敘述者通過講述故事的方式讓受述者感受故事背后的深刻內涵和人文思想。教育敘事則是敘事學概念的發(fā)展和延伸,是敘事學運用到教育領域的一個范例。20世紀80年代,教育界掀起了一股教育敘事的熱潮,這股熱潮于90年代傳入中國,并對中國現(xiàn)有教育產生了十分重要的影響。丁鋼認為“以敘事的方式回歸教育時空中各種具體的人物、機構及事件,敘事本身所揭示的各種教育存在方式或行為關系,以及當事人在此行為關系中的處境與感受,便成了教育學文本所要表達的‘意義’”。邱瑜指出“教育敘事研究的基本特點是研究者以敘事、講故事的方式表達對教育的理解和解釋。它不直接定義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規(guī)定教育應該怎么做,它只是給讀者講一個或多個教育故事,讓讀者從故事中體驗教育是什么或應該怎么做”。
          在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中,教育敘事一直存在,《論語》就是教育敘事的典型文本。從傳統(tǒng)的學術認知看,《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儒家經典,其中記載了大量孔子及其弟子之間的教學活動,可以說《論語》是關于孔子的教育敘事。在師者孔子與弟子的互動事例敘述中,孔子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與教學原則鮮明生動地印刻于故事詮釋中,簡短淺顯的教育敘事之下卻蘊含著諸多深刻的教育思想。
    (摘編自蘇婷婷《孔子教育敘事研究一以<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篇為例》,《語文教學與研究》2020年第7期)
          材料二:《論語》是對孔子教育活動的再現(xiàn),也是對孔子教育思想的概述,故而我們可以說《論語》是關于孔子的教育敘事,其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以下簡稱《論語?侍坐》章)堪稱孔門教育敘事的典范,集中體現(xiàn)了孔子諸多優(yōu)秀的教育思想,為我們今天的課堂教學提供許多借鑒之處。《論語?侍坐》章是一次比較完整的教學活動,整場教學從孔子“問志”切入,以眾學生各自“言志”為展開,最后以孔子“評志”答疑為結束。在教育目的上,孔子強調經邦濟世,即希望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涞木诱热耸?,治理國家?!墩撜Z?侍坐》章秉承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涞木拥哪康挠^,在孔子詢問其弟子理想時,教學目的清晰明確,使學生各言其志?!把灾尽保磳W生的理想教育課。討論由孔子“問志”引出。在整場討論活動中,孔子讓學生各言其志、暢談理想,認真聽取每個學生的見解,在“評志”中態(tài)度明晰,肯定曾點,其實也是將孔子的道德觀傳播給學生,最后完成一堂以“各言其志”為教育目的的高效課堂。
    “侍坐”指學生陪坐在老師近旁,這種教學方式是對傳統(tǒng)課堂的突破,師生平等,氛圍輕松??鬃釉谟懻撻_始之前用“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輕松導入,鼓勵眾人打消身份顧慮,大膽言說。師生平等的課堂環(huán)境是有效課堂教學的基礎,師生平等能夠調動學生課堂參與度,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敢于傾訴、辯論、質疑,養(yǎng)成思辨思維。
          孔門弟子三千,性格、資質各有不同,《論語?侍坐》章所記載的孔子的四個學生就是志趣不同、性情各異的典型代表。子路輕率急躁,冉有謙虛謹慎,公西華委婉曲致,曾皙高雅寧靜,孔子都堅持以學生為本,因材施教。針對四人的“言志”,孔子充分尊重學生的理想,“亦各言其志也已矣”,并不失分寸地贊揚、鼓勵。對于學生豐富多彩的個性特征,孔子的教育也不是千篇一律,空洞說教,而是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子路才華超群,志向遠大,自信滿滿,可是莽撞沖動,孔子回以一個意味深長的表情“哂之”,既肯定學生的才能和實力,又含蓄地批評了他說話沖動、毫不謙讓的態(tài)度。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論語?侍坐》章中,孔子秉承組織、引導的原則,巧妙提問,循循善誘。討論開始前,將問題以簡潔明了的形式拋給學生,并且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給學生提供明確的思考角度與立足點。在子路回答后,孔子沒有急于評價,干擾其他學生思維,而是引導、組織其余學生各言其志。
          在討論中,孔子根據學生回答,及時抓住時機,循循善誘,既對課堂節(jié)奏充分把控,又能調動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獨立思考。
    (摘編自張靜《<論語?侍坐>章教育敘事特點及啟示》,《文學教育(下)》2020年第5期)(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教育敘事中的敘事概念與文學研究領域中的敘事概念,最大的區(qū)別在于是否具有具體的教育目的。
    B.教育敘事是敘事學在教育領域的運用,盡管這股潮流源于國外,但在中國早就存在教育敘事的文本。
    C.教育敘事研究不涉及教育“是什么”“怎么做”等問題,對教育的理解需要讀者自己從故事中體驗。
    D.孔子是教學活動的引導者而非主導者,因此在提出問題后,就把課堂完全交給了學生,讓他們獨立思考。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從敘事到教育敘事,再到教育敘事研究的特點,材料一中對概念的解釋層層深入,讓讀者更容易理解。
    B.《論語?侍坐》章呈現(xiàn)了一次較為完整的教學活動,以“問志”為問題導入、“言志”為討論內容、“評志”為活動小結。
    C.《論語?侍坐》章可看作一次理想教育課,課上學生曾點的看法符合孔子經邦濟世的思想,因此得到肯定。
    D.孔子充分尊重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四人的理想,每聽完一個人的見解,就會認真地進行評價。
    (3)根據材料內容,下列各項沒有用到教育敘事原理的一項是
     

    A.某教師課堂上講述司馬遷《史記》中“孔子問禮于老聃”的故事。
    B.某教師堅持寫教育日記,記錄日常教育、生活和管理的故事。
    C.韓愈在《師說》中用古之圣人與今之眾人的對比教導李氏子蟠。
    D.鄒忌用自己“吾與徐公孰美”的故事諷諫,勸齊王納諫。
    (4)請根據材料,概括《論語?侍坐》章的教育敘事特點。
    (5)為什么《論語》被看作教育敘事的典型文本?請結合材料分析。

    發(fā)布:2024/11/14 1:0:2組卷:63難度:0.5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問題。
    材料一:
    《偉大的轉折》用鏡頭尋覓紅軍戰(zhàn)士的閃光足跡,用藝術丈量驚心動魄的血色距離,力圖通過一幕幕以少勝多的浴血搏戰(zhàn)、一場場殊死戰(zhàn)役的慘烈與兇險,叩問如今的人們:我們當年為什么出發(fā)的初心可還記得清?紅軍在長征路上書寫的壯烈史詩可還讀得懂?
    《偉大的轉折》選擇深入植根史實,堅持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手法,盡量對長征的真實狀態(tài)做歷史和藝術的還原——艱難的抉擇、艱苦的跋涉、艱窘的生活和浴血的戰(zhàn)斗。作品講述的是紅軍長征最關鍵的一段時間,即湘江戰(zhàn)役后,轉戰(zhàn)黔、滇、川等地的5個月發(fā)生的事情。應當說,這是我黨的一次思想解放,是我黨帶領災難深重的中華民族走向勝利與復興的偉大轉折和起點。
          經過80多年的歲月淘洗、時空化合,長征精神已不僅僅屬于一個軍隊、一個政黨、一片地域,它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一部分,成為人類戰(zhàn)勝邪惡所表現(xiàn)的敢于犧牲的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偉大的轉折》真實地再現(xiàn)歷史,藝術地揭示歷史經驗,這是為了堅守和傳承留存在歷史中的高貴英雄主義精神,以期其成為今天的思想燭照和精神鈣質。當然,這部劇還存在一些不足,如制作不夠精致、特型演員的形似與神似拿捏得不夠到位等。長征有著說不盡的深厚歷史內涵、思想內涵、人文內涵,它在歷史長河中漸漸遠去,但藝術創(chuàng)作的長征任重道遠。
    (摘編自李樹聲《讓長征精神成為我們的精神之鈣》,2019年11月5日《光明日報》)材料二:
          80多年前,長征的勝利促使當時大批進步青年奔赴革命圣地延安,投身革命事業(yè),這直接促進了我們黨和軍隊在抗日戰(zhàn)爭中的大發(fā)展。80多年后的今天,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就是新的長征。長征精神沒有丟,不能丟,更不會丟,因為它具有更多新的時代意義。
          長征途中,“風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饑志越堅”,革命戰(zhàn)士為何有如此英雄氣概?答案是他們堅守著共產主義信仰追求。正所謂:心有所信,才能行遠;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中國人民走過的這95年,又何嘗不是一場始終“不忘初心,繼續(xù)前進”的偉大長征?80多年前的長征體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自信與文化自信,這種“走自己的路”的自信正逐漸沉淀升華為中華民族前進的強大定力和深厚歷史底蘊。正如毛澤東同志后來所說:“我們現(xiàn)在遇到的困難不算很大,有什么了不起呀!比起萬里長征,爬雪山過草地,總要好一點吧。”長征的勝利表明,中國共產黨只有高揚理想信念的風帆,保有對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必勝信念,從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摸索中、自省中、挫折中、成功中獲得自信,才能從容應對各種考驗,不斷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向前進。
    “一個行動勝過一打綱領?!笔澜缟系氖虑槎际歉沙鰜淼?。當年的紅軍既尊重客觀規(guī)律,又永葆斗志和毅力;既勇于直面困難,又敢于接受挑戰(zhàn)。長征的勝利啟示我們:艱難困苦,玉汝于成。長征不常有,長征亦常態(tài)。當前,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精神懈怠的危險尖銳地擺在全黨面前。我們應明確關鍵時期還會有許多新的“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許多新的“金沙江”“大渡河”需要征服。絕不能看到困難就畏首畏尾、喊苦喊累,提條件講難度,向挫折和壓力妥協(xié),否則,任何工作都只能受困于“泥沼”,寸步難行。
          在長征前,紅軍的三大任務之一就是要向群眾宣傳,做群眾工作,幫助群眾建立政權和地方黨組織。長征途中,紅軍用實際行動豐富和發(fā)展了黨的群眾路線。在紅軍途經少數民族地區(qū)時,很多少數民族同胞主動為紅軍帶路、送糧草、救護傷病員??梢哉f,長征精神形成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紅軍是人民的軍隊,人民群眾是紅軍的勝利之本。
          80多年前的長征有終點,中國共產黨人、中國人民的長征沒有終點。中國夢的具體表現(xiàn)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它歸根結底是人民的夢。但幸福不會從天而降,美夢不會自動成真。只有把黨的戰(zhàn)略目標變成群眾的自覺實踐,不忘密切聯(lián)系群眾,不斷調動人民群眾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才能聚合眾力、融合眾智,以實現(xiàn)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摘編自《新時期長征精神的時代意義》,2016年12月《大慶社會科學》)材料三:
          長征是“當今時代無與倫比的一次史詩般的遠征”。令人感嘆的是,長征其實也是“一群年輕人的進發(fā)”。因為在這支一往無前的隊伍里,大約54%的人是24歲以下的年輕人。在江西信豐,中央紅軍長征路上犧牲的第一位師長洪超只有25歲;在湖南道縣,死守湘江陣地的陳樹湘只有29歲…就是這群胸懷理想的年輕人,在這條淬火成鋼的道路上舍生忘死、拋灑熱血,譜寫了一曲壯麗的青春之歌。
          對今天的年輕人來說,怎么看待來時的路,往往決定了能否走好未來的路。讓人欣慰的是,不斷有年輕人回到長征路上,用腳步與先輩對話,切身感受這一傳奇史詩。一名20多歲的網絡主播,用直播的形式挖掘紅軍艱苦卓絕的英雄故事,觀察長征路上變化與發(fā)展中的今日中國;一名95后大學生在重走長征路時,為過去不了解紅軍的艱辛而流淚。精神是可以傳承的,這條地球紅飄帶孕育的英雄的基因,感染與召喚著一代又一代人在這條曲折而頑強的道路上努力奔跑、奮力前進,探尋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密碼。
          有人曾提出疑問,今天的年輕人還用“長征”、還能“長征”嗎?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因為長征除了是腳步的丈量,更是精神的洗禮、思想的升華。青年的人生目標會有不同,職業(yè)選擇也有差異,在成長和奮斗中會收獲成功和喜悅,也會面臨困難和壓力。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國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與時代同步伐,與人民共命運,才能更好地實現(xiàn)人生價值,升華人生境界。
    (摘編自盛玉雷《激揚新長征的青春力量》,2019年6月24日《人民日報》)(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長征精神表現(xiàn)出了敢于犧牲的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因而成為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一部分。
    B.長征精神啟示我們,只有發(fā)揚艱苦奮斗精神,才能克服精神懈怠的危險,在新時代闊步前行。
    C.長征的歷史告訴我們,只有依靠人民群眾,才能建立政權,才能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D.對今天的年輕人來說,要想走好未來的路,就要以直播的形式挖掘紅軍的英雄故事。
    (2)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偉大的轉折》采用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手法,聚焦紅軍長征最關鍵的一段時間,引發(fā)人們的思考。
    B.用藝術再現(xiàn)歷史,更利于大眾接受,也益于傳承長征精神,但藝術并不代表歷史。
    C.年輕人重走長征路,不僅可以用腳步與先輩對話,還可以確定未來之路的方向,探尋成功的密碼。
    D.新時代的年輕人,依然需要“長征”,只不過“長征”的含義有所變化,它更強調精神和價值。
    (3)我們應該如何傳承和發(fā)揚長征精神?請結合材料和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你的看法。

    發(fā)布:2024/11/14 1:0:2組卷:8引用:5難度:0.6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材料一:
    “中國天眼”身在洼地,但在科學家眼中,它心系深空,是一座“天空實驗室”。到現(xiàn)在為止,應該沒有天文學家上過太空,但他們卻是最了解宇宙的一群人,靠的是什么?
          不少人小時候嘗試過用曝光的膠片觀看日食,還有動手能力更強的,用兩個放大鏡自制過光學望遠鏡。望遠鏡就是天文學家了解宇宙的必備工具。但射電望遠鏡不同于人們熟悉的光學望遠鏡、它不能直接成像,而是抓取目標的無線電信號,用數據說話。
          天文學家利用“天眼”開展工作,有點類似移動靶射擊運動,需要不斷地選取目標、瞄準目標射擊、分析結果。
          據北京大學教授、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李柯伽介紹,第一步要考慮望遠鏡頻率是否合適、靈敏度是否足夠、目標是不是在可視范圍內,以便確定觀測源的坐標,形成觀測列表。第二步是望遠鏡控制部門執(zhí)行觀測。如何精確控制“天眼”瞄準動輒光年之外的目標?簡單地說,一是通過天體坐標計算出望遠鏡所需的“姿態(tài)”,二是驅動電機控制望遠鏡的“姿態(tài)”。因為地球在不停自轉和公轉,這樣的觀測比移動靶射擊復雜得多,要不斷地修正望遠鏡的位置,不斷地瞄準目標,并確保一直命中靶心。第三步是通過編程來分析數據。外表安靜的“天眼”,內心澎湃,每秒最高傳輸數據38G。海量的數據,基本沒有手動分析的可能,所以天文學家都是“程序員”,用大數據手段實現(xiàn)天地“連線”。
          前輩科學家發(fā)現(xiàn)的物理定律,我們在物理實驗室里做實驗,結果都能驗證定律為真。在“天空實驗室”里呢?那可不一定。
          天文學跟物理學密不可分,大尺度時空結構、宇宙演化、高能天體(如黑洞、脈沖星等)都是以廣義相對論為重要理論基礎的。前人依靠頭腦做實驗,得出了理論,理論研究走在前面,后人如何驗證呢?這些天體質量驚人、距離以光年計,對應的物理參數和空間都是人類無法達到的,只能用“天空實驗室”來驗證。
          在“天空實驗室”里,天文學家除了重復繁瑣的觀測、驗證,都保留一顆期待的心--比如找到某個能解釋一些奇怪天文現(xiàn)象的關鍵,或是發(fā)現(xiàn)目前的理論無法解釋的現(xiàn)象。真到了那一天,科學理論又會向前邁進一大步。
    --《走進“中國天眼”》(有改動)材料二:
          世界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能刺穿“光年之外”,能洞悉宇宙“前世”……“中國天眼”開放運行的一年,成果即入選《自然》十大科學發(fā)現(xiàn)。
          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中國天眼”首席科學家李菂說,天文學是個開放的學科,不少“天眼”早期成果都有國際專家參與,面向全球科學界開放后,外國科學家可以獨立或以首席專家身份主導一些研究項目,有潛力的探索性項目也會得到支持,在望遠鏡時間分配上會有更激烈的競爭。
          據李菂介紹,“天眼”在很多領域具備超強“發(fā)現(xiàn)力”:發(fā)現(xiàn)氣體星系的數量有望在過去的基礎上提高10倍,發(fā)現(xiàn)的脈沖星數量有望翻倍,有望發(fā)現(xiàn)新的星際分子……這使它可以驗證很多科學規(guī)律,在引力理論,星系演化,恒星、行星乃至物質和生命的起源等方面,都具備突破的潛力。
    “天眼”研究的領域有意思嗎?拿脈沖星來說,它們的密度,每立方厘米相當于1萬艘萬噸巨輪的質量壓縮起來。那是一個地球上無法想象的、類似科幻小說《三體》里“水滴”的世界。從脈沖星中遴選出脈沖信號穩(wěn)定的毫秒脈沖星,將來有望應用于星際導航。
          在中外讀者對《三體》改編的動畫作品更新保持期盼的時候,科幻作家劉慈欣對“中國天眼”同樣充滿期待:它對人類認識宇宙有重大意義,具備了探尋“地外文明”的條件,“希望能有劃時代的發(fā)現(xiàn)”。
          探尋“地外文明”,用科學家的話說叫“搜尋星際通信信號”,確實是“天眼”的科學目標之一。
          宇宙從哪里來,又將到哪里去?暗物質分布與大尺度結構,以及星系演化等領域充滿了未知,許多問題有待科學家通過探索與研究去解決。
          20世紀后半葉,射電天文學方興未艾,接連涌現(xiàn)類星體、脈沖星、星際分子和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四大天文發(fā)現(xiàn)。這些發(fā)現(xiàn)看上去高深而遙遠,卻在某些方面“洞悉”了未來。天文學家在研究中的副產品轉化成了今天的無線局域網技術。
          回溯原初宇宙,揭示更多宇宙奧秘,這是建造“天眼”的原動力,也是終極目標。離原初最近,才可能離未來最近。從這個意義上說,洞穿未來的“天眼”是人類在科學前沿實現(xiàn)重大突破、加快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的利器。
    --《中國“天眼”世界共享》(有改動)(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射電望遠鏡不同于人們熟悉的光學望遠鏡,前者不能直接成像,而是抓取目標的無線電信號,用數據說話。
    B.只要通過天體坐標計算出望遠鏡所需的“姿態(tài)”,就可以精確控制“天眼”瞄準動輒光年之外的目標。
    C.“天眼”獲得的海量數據,天文學家一般沒有手動分析的可能,所以用大數據手段實現(xiàn)天地“連線”。
    D.通過“天眼”找到某個能解釋一些奇怪天文現(xiàn)象的關鍵,是在“天空實驗室”里的天文學家的愿望。
    (2)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天眼”觀測要不斷地修正望遠鏡的位置,不斷的瞄準目標,是因為地球在不停自轉和公轉。
    B.“天眼”發(fā)現(xiàn)氣體星系的數量在過去的基礎上有望提高10倍,發(fā)現(xiàn)的脈沖星數量有望翻倍,有望發(fā)現(xiàn)新的星際分子。
    C.暗物質分布與大尺度結構,以及星系演化等領域充滿了未知,許多問題有待科學家通過“天眼”去探索與研究去解決。
    D.天文學家在研究中的副產品轉化成了今天的無線局域網技術,這并不能體現(xiàn)“天眼”研究的價值。
    (3)下列各項理論或定律,能夠在中學物理實驗室得到驗證的一項是
     

    A.平行時空理論
    B.宇宙大爆炸
    C.機械能守恒定律
    D.黑洞理論
    (4)兩則材料論述的都是關于“中國天眼”話題,但是側重點各有不同,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
    (5)請結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簡要分析如何更好地利用和發(fā)揮“中國天眼”的價值?

    發(fā)布:2024/11/14 9:30:1組卷:18引用:4難度:0.6
小程序二維碼
把好題分享給你的好友吧~~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4.8.2  |  隱私協(xié)議      第三方SDK     用戶服務條款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出版物經營許可證網站地圖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