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唐胄,字平侯,瓊山人。弘治十五年進士。授戶部主事。以憂歸。劉瑾斥諸服除久不赴官者,坐奪職。瑾誅,召用,以母老不出。嘉靖初,起故官,請為宋死節(jié)臣趙與珞追謚立祠。進員外郎,遷廣西提學僉事。令土官及瑤、蠻悉遣子入學。土酋莽信虐,計擒之。木邦、孟養(yǎng)構兵,胄遣使宣諭,木邦遂獻地。屢遷廣西左布政使。官軍討古田賊,久無功。胄遣使撫之,其魁曰:“是前唐使君令吾子入學者?!奔唇饧住?/bdo>十五年進左侍郎。
帝以安南久不貢將致討郭勛復贊之詔遣錦衣官問狀中外嚴兵待發(fā)胄上疏諫曰若謂中國近境宜乘亂取之臣考馬援南征,深歷浪泊,士卒死亡幾半,所立銅柱為漢極界,乃近在今思明府耳。先朝雖嘗平之,然屢服屢叛,中國士馬物故者以數(shù)十萬計,竭二十余年之財力,僅得數(shù)十郡縣之虛名而止。況又有征之不克,如宋太宗、神宗,元憲宗、世祖朝故事乎?此可為殷鑒。今四川有采木之役,貴州有凱口之師,而兩廣積儲數(shù)十萬,率耗于田州岑猛之役。興師數(shù)十萬,何以給之?今北寇日強,據我河套。邊卒屢叛,毀我籓籬。北顧方殷,更啟南征之議,脫有不測,誰任其咎?”章下兵部,請從其議。得旨,待勘官還更議。明年四月,帝決計征討。侍郎潘珍、兩廣總督潘旦、巡按御史余光相繼諫,皆不納。后遣毛伯溫往,卒撫降之。
郭勛為祖英請配享,胄疏爭。帝欲祀獻皇帝明堂,配上帝,胄力言不可。帝大怒,下詔獄拷掠,削籍歸。遇赦復冠帶,卒。隆慶初,贈右都御史。胄耿介孝友,好學多著述,立朝有執(zhí)持,為嶺南人士之冠。
(選自《明史?唐胄傳》)(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DD
A.帝以安南久不貢/將致討/郭勛復贊之/詔遣錦衣官/問狀中外/嚴兵待發(fā)/胄上疏諫曰/若謂中國/近境宜乘亂取之/
B.帝以安南久不貢/將致討/郭勛復贊之/詔遣錦衣官問狀/中外嚴兵待發(fā)/胄上疏諫曰/若謂中國/近境宜乘亂取之/
C.帝以安南久不貢/將致討/郭勛復贊之/詔遣錦衣官/問狀中外/嚴兵待發(fā)/胄上疏諫曰/若謂中國近境/宜乘亂取之/
D.帝以安南久不貢/將致討/郭勛復贊之/詔遣錦衣官問狀/中外嚴兵待發(fā)/胄上疏諫曰/若謂中國近境/宜乘亂取之/
(2)下列有關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CC
A.古人幼時命名,成年(男20歲、女15歲)取字,字和名有意義上的聯(lián)系。字是為了便于他人稱謂,對平輩或尊輩稱字出于禮貌和尊敬。
B.“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為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隋唐時,三省同為最高政務機構,一般中書省管決策,門下省管審議,尚書省管執(zhí)行,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
C.鄉(xiāng)試,是明清兩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舉行的一次考試,因在春季舉行,故又稱春闈??己蟀l(fā)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舉人。
D.古代以山南、水北為陽,以山北、水南為陰?!队薰粕健罚骸爸竿ㄔツ?,達于漢陰?!薄皾h陰”指漢水南面。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BB
A.唐胄孝順友愛,侍奉雙親至孝。唐胄在父親去世后,按丁憂制度離職回鄉(xiāng)守孝;后來朝廷征召任用時,又因母親年邁而不出任官職。
B.唐胄任職地方,治政頗有成績。當?shù)赝燎趺疟┡?,唐胄用計將他擒獲;木邦、孟養(yǎng)交戰(zhàn),唐胄派遣使者前往宣示自己意圖,木邦便獻地歸服。
C.唐胄盡心國事,處事勇于求實。唐胄通過列舉前朝事例,強調以史為鑒;又指出國內籌集軍餉困難又有外患的實際情況,勸阻出兵安南。
D.唐胄耿介敢言,執(zhí)政堅持原則。郭勛請求祖父郭英入功臣廟同受祭饗,唐胄上疏反對;皇上欲明堂祭祀天帝時附祭獻皇帝,唐胄力言不可。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胄遣使撫之,其魁曰:“是前唐使君令吾子入學者?!奔唇饧?。
②帝大怒,下詔獄拷掠,削籍歸。遇赦復冠帶,卒。
【答案】D;C;B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5/27 14:0:0組卷:4引用:1難度:0.5
相似題
-
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黃歇受約歸楚,楚使歇與太子完入質于秦,秦留之數(shù)年。楚頃襄王病,太子不得歸。而楚太子與秦相應侯善,于是黃歇乃說應侯曰:“相國誠善楚太子乎?”應侯曰:“然。”歇曰:“今楚王恐不起疾,秦不如歸其太子。太子得立,其事秦必重而德相國無窮,是親與國而得儲萬乘也。若不歸,則咸陽一布衣耳;楚更立太子,必不事秦。夫失與國而絕萬乘之和,非計也。愿相國孰慮之。”應侯以聞秦王。秦王曰:“令楚太子之傅先往問楚王之疾,返而后圖之?!秉S歇為楚太子計曰:“秦之留太子也,欲以求利也。今太子力未能有以利秦也,歇憂之甚。而陽文君子二人在中,王若卒大命,太子不在,陽文君子必立為后,太子不得奉宗廟矣。不如亡秦,與使者俱出;臣請止,以死當之。”楚太子因變衣服為楚使者御以出關,而黃歇守舍,常為謝病。度太子已遠,秦不能追,歇乃自言秦昭王曰:“楚太子已歸,出遠矣。歇當死,愿賜死。”昭王大怒,欲聽其自殺也。應侯曰:“歇為人臣,出身以徇其主,太子立,必用歇,故不如無罪而歸之,以親楚?!鼻匾蚯颤S歇。
歇至楚三月,楚頃襄王卒,太子完立,是為考烈王??剂彝?bdo class="mathjye-underpoint2">元年,以黃歇為相,封為春申君,賜淮北地十二縣。后十五歲,黃歇言之楚王曰:“淮北地邊齊,其事急,請以為郡便?!币虿I淮北十二縣,請封于江東??剂彝踉S之。春申君因城故吳墟,以自為都邑。
春申君既相楚,是時齊有孟嘗君,趙有平原君,魏有信陵君,方爭下士,招致賓客,以相傾奪,輔國持權。
……
春申君相二十二年,諸侯患秦攻伐無已時乃相與合從西伐秦而楚王為從長春申君用事至函谷關秦出兵攻諸侯兵皆敗走。楚考烈王以咎春申君,春申君以此益疏。
(選自《史記?春申君列傳》,有刪改)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諸侯患秦攻伐無已/時乃相與合從/西伐秦/而楚王為從長/春申君用事/至函谷關/秦出兵攻/諸侯兵皆敗走
B.諸侯患秦攻伐無已時/乃相與合從/西伐秦/而楚王為從長/春申君用事/至函谷關/秦出兵攻/諸侯兵皆敗走
C.諸侯患秦攻伐無已/時乃相與/合從西伐秦/而楚王為從長/春申君用事/至函谷關/秦出兵攻諸侯/兵皆敗走
D.諸侯患秦/攻伐無已時/乃相與合從/西伐秦而楚王為從長/春申君用事/至函谷關/秦出兵攻諸侯/兵皆敗走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相國:古代官名,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一些諸侯國設此官職,為百官之長。后為宰相的尊稱。
B.春申君:黃歇,是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與魏國信陵君魏無忌、趙國平原君趙勝、齊國孟嘗君田文并稱為“戰(zhàn)國四公子”。
C.元年:在古代,多指帝王或諸侯即位的第一年或帝王改元的第一年。考烈王元年就是指考烈王即位的第一年。
D.江東:泛指長江下游以東地區(qū)。古人在地理上以東為右,故江東又稱江右。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黃歇對當時秦楚兩國的局勢觀察得非常透徹,他游說秦國相國應侯,在應侯的幫助下,黃歇里應外合,與太子完一起返回楚國。
B.使者為太子駕車回國后,黃歇就守在屋中,稱太子生病不見客。估計太子走遠且秦兵追趕不上后,他才對秦王道出實情。
C.太子登基時,作為獎賞,將江東地區(qū)封給春申君,春申君就在吳國故都修建城堡,把它們作為自己的都邑。
D.春申君、孟嘗君、平原君、信陵君都禮賢下士,招徠賓客,互相爭奪賢士,來輔助君王,掌握國政。
(4)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太子得立,其事秦必重而德相國無窮,是親與國而得儲萬乘也。
②不如亡秦,與使者俱出;臣請止,以死當之。發(fā)布:2025/1/1 4:30:2組卷:4引用:4難度:0.5 -
2.閱讀下文,完成下列各題。
規(guī) 執(zhí) 政
劉基
①郁離子謂執(zhí)政曰:“今之用人也,徒以具數(shù)①與,□亦以為良而倚以圖治與?”執(zhí)政者曰:“亦取其良而用之耳!”郁離子曰:“若是,則相國之政與相國之言不相似矣。”
②執(zhí)政者曰:“何謂也?”郁離子曰:“仆聞農夫之為田也,不以羊負軛;賈子之治車也,不以豕驂服。知其不可以集事,恐為其所敗也。是故三代之取士也,必學而后入官,必試之事而能,然后用之,不問其系族,惟其賢,不鄙其側陋。 今風紀之司,耳目所寄,非常之選也。儀服云乎哉?言語云乎哉?乃不公天下之賢,而悉取諸世胄昵近之都那豎②為之,是愛國家不如農夫之田、賈子之車也?!?br /> ③執(zhí)政者許其言,而必忤之。
【注】①具數(shù):湊數(shù)。 ②都那豎:紈绔子弟。
(1)填入第①段方框處最恰當?shù)奶撛~是
A.抑 B.且 C.或 D.夫
(2)“農夫不以羊負軛,賈子不以豕驂服”借此說明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話回答)
(3)文中畫線句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如今擔任重要職務的官人,他的耳朵和眼睛與國家的使命一樣重要。
B.現(xiàn)在掌管風氣紀律的官職,像一個人的眼睛和耳朵那樣重要的使命。
C.如今擔任重要職務的人,他的耳朵和眼睛與國家的使命一樣有寄托。
D.現(xiàn)掌管教化綱紀的官職,寄托著像一個人的眼睛和耳朵那樣的使命。
(4)第②段運用了多種論證方法,請舉一例加以分析。
(5)第③段“執(zhí)政者許其言,而必忤之?!边@樣寫的目的是什么?發(fā)布:2025/1/1 4:30:2組卷:7引用:5難度:0.1 -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霍去病,大將軍青姊少兒子也。去病以皇后姊子,年十八為侍中。善騎射,再從大將軍。大將軍受詔,予壯士,為票姚校尉,與輕勇騎八百直棄大軍數(shù)百里赴利,斬捕首虜過當,以二千五百戶封冠軍侯。
元狩二年春為驃騎將軍,將萬騎出隴西,有功,益封二千二百戶。其夏,去病與合騎侯敖俱出北地,異道。博望侯張騫、郎中令李廣俱出右北平,異道。廣將四千騎先至,騫將萬騎后。匈奴左賢王將數(shù)萬騎圍廣,廣與戰(zhàn)二日,死者過半,所殺亦過當。騫至,匈奴引兵去。騫坐行留,當斬,贖為庶人。而去病出北地,遂深入,合騎侯失道,不相得。去病至祁連山,捕首虜甚多,益封五千四百戶。合騎侯敖坐行留不與驃騎將軍會,當斬,贖為庶人。諸宿將所將士馬兵亦不如去病。去病所將常選,然亦敢深入,常與壯騎先其大軍,軍亦有天幸,未嘗困絕也。然而諸宿將常留落不耦。由此去病日以親貴,比大將軍。
其后,單于怒渾邪王居西方數(shù)為漢所破,亡數(shù)萬人,以驃騎之兵也,欲召誅渾邪王。渾邪王與休屠王等謀欲降漢使人先要道邊是時大行李息將城河上得渾邪王使即馳傳以聞。上恐其以詐降而襲邊,乃令去病將兵往迎之。去病既渡河,與渾邪眾相望。渾邪裨王將見漢軍而多欲不降者,頗遁去。去病乃馳入,得與渾邪王相見,斬其欲亡者八千人,遂獨遺渾邪王乘傳先詣行在所,盡將其眾渡河。降者數(shù)萬人,號稱十萬。
去病為人少言不泄,有氣敢往。上嘗欲教之吳孫兵法,對曰:“顧方略何如耳?不至學古兵法?!鄙蠟橹蔚?,令視之,對曰;“匈奴不滅,無以家為也?!庇纱松弦嬷貝壑H簧俣讨?,貴不省士。其從軍,上為遣太官赍數(shù)十乘,既還,重車余棄粱肉,而士有饑者。其在塞外,卒乏糧,或不能自振,而去病尚穿域蹴鞠也。事多此類。
元狩六年薨。上悼之,發(fā)屬國玄甲,軍陳自長安至茂陵,為冢象祁連山。謚之并武與廣地曰景桓侯。
(節(jié)選自《漢書?衛(wèi)青霍去病列傳》,有刪改)(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渾邪王與休屠王等謀欲降/漢使人先要道邊/是時/大行李息將城河/上得渾邪王使/即馳傳以聞
B.渾邪王與休屠王等謀欲降漢/使人先要道邊/是時/大行李息將城河上/得渾邪王使/即馳傳以聞
C.渾邪王與休屠王等謀欲降漢/使人先要道邊/是時/大行李息將城河上/得渾邪王/使即馳傳以聞
D.渾邪王與休屠王等謀欲降/漢使人先要道邊/是時/大行李息將城河/上得渾邪王/使即馳傳以聞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封,古時帝王把爵位(有時連土地)或稱號賜給臣子。漢武帝封霍去病為“冠軍侯”,取“功冠全軍”之意。
B.贖,贖刑。起源于傳說中的堯舜時代,《尚書?舜典》說“金作贖刑”。墨、劓、刖、宮、大辟都可以用金抵免。
C.薨,古代稱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唐代以后稱二品以上的官死也叫做“薨”。
D.謚,謚號,根據生前事跡帶有褒貶的評價性質。“景桓”是褒揚霍去病光明磊落、戰(zhàn)功卓著。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霍去病少年得志,深得皇帝歡心。很早就立功封侯,甚至與舅舅衛(wèi)青平起平坐,這與他是衛(wèi)皇后姐姐之子有一定關系。
B.霍去病英勇善戰(zhàn),敢于深入敵陣。在對匈奴作戰(zhàn)中,張騫因行動遲緩,公孫敖由于迷路,都沒有完成會師,受到懲罰。
C.霍去病軍功顯赫,日益受寵顯貴。當時眾多老將并非才能不及,而是霍去病常選拔補充精壯士卒,部隊從沒遭遇絕境。
D.霍去病寡言少語,有勇氣有擔當。漢武帝曾想教他學習古代兵法,他以應更關注實戰(zhàn)謀略之由予以回絕,使武帝更加重視寵愛他。
(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與輕勇騎八百直棄大軍數(shù)百里赴利,斬捕首虜過當。
②遂獨遺渾邪王乘傳先詣行在所,盡將其眾渡河。
(5)《呂氏春秋》上說“尺之木必有節(jié)目,寸之玉必有瑕疵”,請根據文意指出霍去病的“節(jié)目”“瑕墑”。發(fā)布:2025/1/1 4:30:2組卷:17引用:4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