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活板》,完成下面小題。
板印書籍,唐人尚未盛為之。自馮瀛王始印五經(jīng),已后典籍皆為板本。
慶歷中,有布衣畢昇,又為活板。其法: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jiān)。先設(shè)一鐵板,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欲印,則以一鐵范置鐵板上,乃密布字印,滿鐵范為一板,持就火煬之,藥稍镕,則以一平板按其面,則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shù)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常作二鐵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畢,則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數(shù)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備一板內(nèi)有重復(fù)者。不用,則以紙?zhí)宽崬橐惶?,木格貯之。有奇字素?zé)o備者,旋刻之,以草火燒,瞬息可成。不以木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則高下不平,兼與藥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訖再火令藥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為余群從所得,至今寶藏。
(1)下面句中加點(diǎn)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CC
A.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 | 冒:覆蓋 |
B.此印者才畢,則第二板已具。 | 具:準(zhǔn)備(好了) |
C.殊不沾污。 | 殊:特殊 |
D.旋刻之 | 旋:立即,立刻 |
B
B
A.自馮瀛王始印五經(jīng) | 每字為一印 |
B.火燒令堅(jiān) | 用訖再火令藥镕 |
C.持就火煬之 | 瞬息可就 |
D.不若燔土 | 未若柳絮因風(fēng)起 |
D
D
A.活板的制作和印刷過程可以簡要概括為:刻制活字模→排版、制版→印刷→拆版及活字模存放等幾大工序。
B.活板的主要特征在于“活”,集中體現(xiàn)在字是活的,排版、印刷是活的,以及字印便于貯存重排等方面。
C.本文抓住活板特點(diǎn),說明工藝程序,有條不紊,給人以清晰、完整、系統(tǒng)的印象。
D.活板的字模之所以用膠泥而不用木料制作,是因?yàn)槟玖腺|(zhì)地太軟,且不宜用“火煬”。
(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①常作二鐵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②昇死,其印為余群從所得,至今寶藏。
【答案】C;B;D
【解答】
【點(diǎn)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quán)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fù)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7/29 8:0:9組卷:3引用:1難度:0.5
相關(guān)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