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圣人之于天下百姓也,其猶赤子乎!饑者則之,寒者則衣之,將之養(yǎng)之,育之長之,唯恐其不至于大也。
      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顧謂吳起曰:“美哉乎河山之固也,此魏國之寶也!”吳起對曰:“在德不在險。昔三苗氏左洞庭而右彭蠡,德義不修,而禹滅之。夏桀之居,左河、濟而右太華,伊闕在其南,羊腸在其北,修政不仁,而湯之。由此觀之,在德不在險。若君不修德,船中之人盡敵國也。”武侯曰:“善?!?br />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問曰:“將奈其士眾何?”太公對曰:“臣聞愛其人者,兼屋上之鳥;憎其人者,惡其余胥。咸刈厥敵,使有余,何如?”王曰:“不可?!碧?,邵公入,王曰:“為之奈何?”邵公對曰:“有罪者殺之,無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鄙酃?,周公入,王曰:“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無變舊新惟仁是親百姓有過在予一人武王曰廣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貴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景公游于壽宮,睹長年負薪而有饑色,公之,喟然嘆曰:“令吏養(yǎng)之?!标套釉唬骸俺悸勚?,樂賢而哀不肖,守國之本也。今君愛老而恩無不逮,治國之本也?!惫?,有喜色。晏子曰:“圣王見賢以樂賢,見不肖以哀不肖。今請求老弱之不養(yǎng),鰥寡之不室者,論而供秩焉。”景公曰:“諾。”于是老弱有養(yǎng),鰥寡有室。
      晉平公春筑臺,叔向曰:“不可。古者圣王貴德而務施,緩刑辟而趨民時。今春筑臺,是奪民時也。豈所以定命安存,而稱為人君于后世哉?”平公曰:“善?!蹦肆T臺役。
(節(jié)選自《說苑?貴德》)(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B
B

A.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無變舊新/惟仁是親/百姓有過/在予一人/武王曰/廣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貴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B.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無變舊新/惟仁是親/百姓有過/在予一人/武王曰/廣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貴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C.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無變舊新/惟仁是親/百姓有過/在予一人武王曰/廣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貴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D.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無變舊新/惟仁是親/百姓有過/在予一人武王曰/廣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貴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
A

A.“饑者則食之”與“食野之蘋”(《短歌行》)兩句中的“食”字含義相同。
B.“而湯放之”與“是以見放”(《屈原列傳》)兩句中的“放”字含義相同。
C.“靡使有余”與“望其旗靡”(《曹劌論戰(zhàn)》)兩句中的“靡”字含義不同。
D.“公悲之”與“心中??啾保ā犊兹笘|南飛》)兩句中的“悲”字含義不同。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D
D

A.魏武侯乘船順河而下,對吳起說,險固的河山是魏國之玉。吳起以三苗氏、夏桀雖有河山之固卻因不修德而亡為例,指出德政才是國之寶。
B.太公建議把殷商的士眾全部殺掉,一個也不要剩。邵公則建議有罪的誅殺,無罪的人讓他們活下去。武王不同意太公和邵公的建議。
C.景公在壽宮游玩,看到老人背著柴并面有饑色,就下令讓官吏供養(yǎng)老人。晏子則指出,喜愛有才德的人,同情沒能力的人,是守國的根本。
D.叔向反對晉平公在春天筑臺,認為那樣做會耽誤農(nóng)時,如果只顧自己安身立命,就不會被后世稱為人君。平公于是停止了筑臺的勞役。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武王克殷,召太公而問曰:“將奈其士眾何?”
②今請求老弱之不養(yǎng),鰥寡之不室者,論而供秩焉。

【答案】B;A;D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4/20 14:35:0組卷:184引用:7難度:0.9
相似題
  • 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甲)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陽谷皆入汶,陰谷皆入濟?!┥秸厦嬗腥?。中谷繞泰安城下,酈道元所謂環(huán)水也。余始循入,道少半,越中嶺,復循西谷,遂至其巔。古時登山,循東谷入,道有天門。東谷者,古謂之天門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經(jīng)中嶺及山巔,崖當?shù)勒?,世皆謂天門云。道中迷霧冰滑,壁幾不可登。及既上,蒼山負雪,明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半山居霧若帶然。
          戊申晦,五鼓,與子穎坐日觀亭,待日出。大風揚積雪擊面。亭東自足下皆云漫。稍見云中白若摴蒱,數(shù)土立者,山也。極天云一線異色,須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紅光,動搖承之。曰,此東海也?;匾暼沼^以西峰,或得日或否,蜂皓駁色,而皆若僂。
    (摘自清代姚鼐《登泰山記》)       (乙)是朝上山騎行,往往道峻峭,下騎,步牽馬,乍步乍騎,且相半,至中觀留馬。去平地二十里,南向極望無不睹。仰望天關,如從谷底仰觀峰。其為高也,如視浮云。其峻也,石壁窅窱,如無道徑。遙望其人,端如行朽機,以為小白石,或以為冰雪,久白者移過樹,乃知是人也。殊不可上,四僵臥石上,有頃復蘇,亦賴赍酒脯。處處有泉水,目輒為之明。復勉強相將行,到天關,自已至也,問道中人,言尚十余里。其道旁山脅,大者廣八九尺,狹者五六尺。仰視巖石松樹,郁郁蒼蒼,若在云中。俯視溪谷,碌碌不可見丈尺。遂至天門之下。仰視天門,窔遼如從穴中視天窗矣。直上七里,賴其羊腸逶迤,名曰:“環(huán)道”,往往有縆索可得而登也。兩從者扶掖前人相牽后人見前人履底前人見后人頂如畫重累人矣。所謂磨胸舁石、捫天之難也。初上此道,行十余步一休,稍疲,咽唇焦,五六步一休。蹀蹀據(jù)頓地,不避濕暗,前有燥地,目視兩腳不隨。早食上,晡后到天門。山南有廟,悉種柏千株,大者十五六圍,相傳云漢武所種。小天門有秦時五大夫松。始皇封太山,逢疾風暴雨,賴得松樹,因復其下,封為五大夫。
          日入下去,行數(shù)環(huán),日暮。時頗雨、不見其道。一人居其前,先知蹈有人,乃舉足隨之。比至天門下,夜人定矣。
    (摘自東漢馬第伯《封禪儀記》)【注】①窅窱(yáo tiǎo):幽深的樣子。②朽機(wù):枯樹樁。③窔遼:幽深遙遠。④縆索:粗大繩索。⑤蹀蹀:踉踉蹌蹌的樣子。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崖當?shù)勒?/td> 限:門檻
    B.四僵臥石上 布:伸展,名詞用作動詞
    C.如從谷底仰觀 抗:高聳的
    D.明天南 燭:像蠟燭一樣,名詞用作狀語
    (2)下列各組中加點的虛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余始循 已至也
    B.曰,此東海也 以為小白石
    C.世皆謂天門云 白者移過樹
    D.半山居霧若帶然 目視兩腳不隨
    (3)文中劃線句子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兩從者扶掖/前人相牽后人/見前人履底/前人見后人頂如畫/重累人矣
    B.兩從者/扶掖前人/相牽后人/見前人履底/前人見后人頂/如畫/重累人矣
    C.兩從者扶掖/前人相牽/后人見前人履底/前人見后人頂/如畫重累人矣
    D.兩從者/扶掖前人/相牽后人/見前人履底/前人見后人/頂如畫/重累人矣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稍見云中白若摴蒱,數(shù)十立者,山也。
    ②或以為小白石,或以為冰雪,久之白者移過樹,乃知是人也。
    (5)請仔細閱讀乙文第一段,梳理作者登泰山的行蹤。

    發(fā)布:2024/10/31 9:30:2組卷:18引用:6難度:0.5
  • 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一)游褒禪山記
    王安石
           褒禪山亦謂之華山。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距其院東五里,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滅,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
          其下平曠,有泉側出,而記游者甚眾,所謂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謂之后洞。余與四人擁火以入,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盡?!彼炫c之俱出。蓋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時,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也。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于是余有嘆焉。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后世之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臨川王某記。
    (二)       時然而然,眾人也;己然而然,君子也。己然而然,非私己也,圣人之道在焉爾。
          夫君子有窮苦顛跌不肯一失己以從時者不以時勝道也故其得志于君則變時而之道若反手然彼其術素修而志素定也時乎楊、墨,己不然者,孟軻而已;時乎釋、老,己不然者,韓愈氏而已。如孟、韓者,可謂術素修而志素定也,不以時道也。惜也不得志于君,使真儒之效不白于當世,然其于眾人也卓矣。嗚呼!予觀今之世,圓冠峨如,大裙襜如,坐而堯言,起而舜趨,不以孟、韓為心者,果異于眾人乎?
    (節(jié)選自王安石《送孫正之序》)[注]①一失:一次過失。②詘:通“屈”。③襜如:整齊的樣子。襜,chān,系在衣前的圍裙。
    (1)下列對選文(二)中畫波浪線的句子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夫君子有窮苦顛跌/不肯一失詘己以從時者/不以時勝道也/故其得志于君/則變時而之道/若反手然/彼其術素修/而志素定也/
    B.夫君子有窮苦顛跌不肯一失/詘己以從時者/不以時勝道也/故其得志于君/則變時而之道/若反手然/彼其術素修/而志素定也/
    C.夫君子有窮苦顛跌不肯一失/詘己以從時者/不以時勝道也/故其得志于君/則變時而之道/若反手/然彼其術素修/而志素定也/
    D.夫君子有窮苦顛跌/不肯一失詘己以從時者/不以時勝道也/故其得志于君/則變時而之道/若反手/然彼其術素修/而志素定也/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唐浮圖慧褒始于其址 舍:筑屋定居
    B.火尚足以 明:照明
    C.后世之其傳而莫能名者 謬:錯誤
    D.不以時道也 勝:克制、遏制
    (3)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廬冢,古時為了表示孝順父母或尊敬師長,在他們死后的服喪期,為守護墳墓而蓋的屋舍。
    B.陽,與陰相對,本義為山南水北朝向日光的地方,文中“華山之陽”指的是“華山的南面”。
    C.至和是宋仁宗的一個年號。古代常用的紀年方式有年號紀年、干支紀年、王公年次紀年等。
    D.先秦時期,姓氏是分離的,稱姓區(qū)分貴賤,稱氏區(qū)別婚姻。秦漢以后,姓氏逐漸合而為一。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而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譯文:
     

    ②惜也不得志于君,使真儒之效不白于當世,然其于眾人也卓矣。
    譯文:
     

    發(fā)布:2024/10/31 9:30:2組卷:14引用:7難度:0.5
  •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桓譚字君山,沛國相人也。譚以父任為郎,好音律,善鼓琴。博學多通,能文章,簡易不修威儀,而憙非毀俗儒,由是多見排抵。
          哀、平間,位不過郎。傅皇后父孔鄉(xiāng)侯晏深善于譚。是時高安侯董賢寵幸,女弟為昭儀,皇后日已疏,晏嘿嘿不得意。譚進說曰:“昔武帝欲立衛(wèi)子夫,陰求陳皇后之過,而陳后終廢,子夫竟立。今董賢至愛而女弟尤幸,殆將有子夫之變,可不憂哉!”晏驚動,曰:“然,為之奈何?”譚曰:“刑罰不能加無罪,邪枉不能勝正人。夫士以才智要君,女以媚道求主?;屎竽晟?,希更艱難,或驅使醫(yī)巫,外求方技,此不可不備。又君侯以后父尊重而多通賓客,必貽致譏議,不如謝遣門徒,務執(zhí)謙愨,此修己正家避禍之道也。”晏曰:“善”。遂罷遣??停氚谆屎?,如譚所戒。后賢果風太醫(yī)令真欽,使求傅氏罪過。遂逮后弟侍中喜,詔獄無所得,乃解,故傅氏終全于哀帝之時。及董賢為大司馬,聞譚名,欲與之交。譚先奏書于賢,說以輔國保身之術,賢不能用,遂不與通。
          世祖即位,征待詔。后大司空宋弘薦譚,拜議郎給事中,因上疏陳時政所宜,曰:“臣聞國之廢興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輔佐輔佐賢明則俊士充朝而理合世務輔佐不明則論失時宜而舉多過事夫有國之君俱欲興化建善然而政道未理者其所謂賢者異也。”書奏,不省。
          是時帝方信,多以決定嫌疑。有詔會議靈臺所處,帝謂譚曰:“吾欲以讖決之,何如?”譚默然良久,曰:“臣不讀讖?!钡蹎柶涔剩T復極言讖之非經(jīng)。帝大怒曰:“桓譚非圣無法,將下斬之!”譚叩頭流血,良久乃得解。出為六安郡丞,意忽忽不樂,道病卒,時年七十余。
          初,譚著書言當世行事二十九篇,號曰《新論》,上書獻之,世祖善焉?!肚俚馈芬黄闯?,肅宗使班固續(xù)成之。元和中,肅宗行東巡狩,至沛,使使者祠譚冢,鄉(xiāng)里以為榮。
    (選自《后漢書?桓譚傳》,有刪改)(注)①衛(wèi)子夫:漢武帝的皇后。②愨:誠實,謹慎。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臣聞國之廢興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輔佐/輔佐賢明則俊士充朝/而理合世務/輔佐不明則論失時宜/而舉多過事夫有國之君/俱欲興化建善/然而政道未理者/其所謂賢者異也
    B.臣聞國之廢興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輔佐/輔佐賢明則俊士充朝而理合世務/輔佐不明則論失時宜而舉多過事/夫有國之君/俱欲興化建善然而政道未理者/其所謂賢者異也
    C.臣聞國之廢興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輔佐/輔佐賢明則俊士充朝而理合世務/輔佐不明則論失時宜而舉多過事/夫有國之君俱欲興化建善/然而政道未理者/其所謂賢者異也
    D.臣聞國之廢興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輔佐/輔佐賢明則俊士充朝而理合世務/輔佐不明則論失時宜/而舉多過事夫有國之君/俱欲興化建善/然而政道未理者/其所謂賢者異也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昭儀,為中國古代后宮妃嬪的一種。昭儀始置于西漢元帝時期,當時為僅次于皇后的位號,位同丞相,爵比諸侯,魏、晉至明均設置。
    B.世祖,古代帝王的廟號。開國的帝王,子孫以其功最高,稱之為世祖。
    C.待詔,漢代以才技征召士人,使隨時聽候皇帝的詔令,待命侍奉內(nèi)廷。
    D.讖,指預示吉兇的隱語、圖記,也指迷信的人認為將來能應驗的預言、預兆。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桓譚博學多才,擅長寫文章,著有《新論》,但由于生活中為人簡慢輕忽,不注重舉止威嚴,所以常受排擠攻擊。
    B.桓譚為人正直,勸誡傅皇后的父親傅晏遣散門客,謙虛謹慎,多加提防董賢。傅氏一家在哀帝時期終于能保全性命。
    C.桓譚不善諂媚,在董賢想要與他結交之前,他曾上書給董賢,陳述輔佐國家保全自身的辦法,但董賢并未采納他的意見,桓譚于是不與他往來。
    D.桓譚敢于批評時政得失,因極力反對皇帝迷信讖語,險遭殺身之禍,經(jīng)苦苦哀求才幸免于難,最后被貶出京城。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刑罰不能加無罪,邪枉不能勝正人。夫士以才智要君,女以媚道求主。
    ②君侯以后父尊重而多通賓客,必貽致譏議,不如謝遣門徒,務執(zhí)謙愨,此修己正家避禍之道也。
    (5)哀帝時期,桓譚如何幫助傅氏渡過劫難,保全了性命?請簡要說明。

    發(fā)布:2024/10/30 19:0:2組卷:12引用:3難度:0.6
小程序二維碼
把好題分享給你的好友吧~~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4.8.2  |  隱私協(xié)議      第三方SDK     用戶服務條款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出版物經(jīng)營許可證網(wǎng)站地圖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