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
[甲]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袝r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節(jié)選自酈道元《三峽》)[乙]二十六日。發(fā)大溪口,入瞿唐峽。兩壁對聳,上入霄漢,其平如削成。仰視天如匹練然。水已落,峽中平如油盎①。過圣姥泉,蓋石上一罅②,人大呼于旁則泉出,屢呼則屢出。晚至瞿唐關(guān),唐故夔州,與白帝城相連。關(guān)西門正對灔澦堆③。堆,碎石積成,出水?dāng)?shù)十丈。土人云:“方夏秋水漲時,水又高於堆數(shù)十丈?!?br />(節(jié)選自陸游《入蜀記》)[注]①油盎:油瓶。②罅:裂縫。③灔澦堆:在瞿塘峽口,是江心突出的巨石。
(1)請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①沿溯阻絕 |
沿: |
順流而下 順流而下
|
②不以疾也 |
疾: |
快 快
|
③發(fā)大溪口 |
發(fā): |
出發(fā) 出發(fā)
|
④仰視天如匹練然 |
如……然: |
像……的樣子 像……的樣子
|
(2)請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②人大呼于旁則泉出,屢呼則屢出。
(3)[乙]文段寫出了江水相對于灔澦堆在不同季節(jié)水位的高低變化:作者到瞿塘關(guān)時,
碎石堆高出水面二十余丈
碎石堆高出水面二十余丈
;等到夏秋水漲時,
水位又會高于石頭堆數(shù)十丈
水位又會高于石頭堆數(shù)十丈
。
(4)[甲][乙]兩個文段都描寫了三峽的山,畫線句子分別突出了山怎樣的特點?請簡要分析。